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坐标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要说起过年放炮,这讲究可真的是不少。这也是多少年沿袭的传统,也是春节烘托气氛的方式之一。当然了现在考虑到环保问题,各地已经不再提倡这种方式,甚至是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此有的人可能不是太接受,老父亲总会说,这过年不让放炮还有什么意思!当然老人的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很有仪式感的一件事情。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在我们这里农村通常都会在后半夜的两点到三点间燃放,俗称“接神”。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就会点燃早已经垒好的旺火,开始放炮。具体时间过去的老人有个说法,就是观看附近山头上的一盏灯,这盏灯开始亮起时就接神,个人并没有亲眼看到过,无法考证有还是没有,但是在老家确有此讲究。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放完炮后,全家人会围着旺火转三圈,寓意一年通顺,同时也可以去百病,有没有效且不说,至少寓意是好的,心理上的积极作用也能起到。我想这也未尝不可。

在最后一挂鞭响起时,老父亲会把烧红的劈柴夹几根放到灶火里,此为接回财神,这个仪式很神圣,不容忽视。当然我也会配合父亲去完成这个环节,发财这事儿还是非常有诱惑力。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其次像每天晚上开灯前的“安神”,除二三进行的“迎喜神”等等,还有很多说道,老人们都知道,可是到了我们这一代了解的已经不多,照着做的越来越少。其实在我看来,这些过年习俗的形成,多数还是和过去物质上的匮乏有关,这些仪式的背后,多半都伴随着美好的愿望,也正是有这些内容在,才构成了过年的隆重,是该保留还是该舍弃?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些习俗的留存,您又怎么看???

谢谢邀请。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这个话题,可能各地的风俗不同而不同吧!

我是西北人。我们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王爷为开始第一次,三十除夕晚祭祖一次;午夜零点新年第一天开始,为迎接新年,燃烟花爆竹要持续几个小时;再就初一、初二、初三早晚敬祖都要放鞭炮。初六过后,社火开始,耍社火,唱大戏,迎神接福,早晚必放,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通宵达旦,热火朝天,热闹非凡啊!

以上所述是大人们的路术,大小孩那就是随心所欲,爱放就放!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十大事宜!

1.不能在屋子里放炮。

2.每天早上的鞭炮最好由里往外放。

3.安全第一。

4.适可而止,不要浪费。

5.烟花全家一起看才喜庆。

6.不要在家里存烟花炮仗。

7.婴儿的听力没有发育好,要注意保护。

8.儿童点放要有大人陪伴。

9.没有响炸的烟花不要急于去拿。

10.千万不要把烟花爆竹扔进下水道或者窨井盖。

现在保护环境是大事,放鞭炮都放电子炮竹了。过去没有禁止放鞭炮时大年三十晚饭后放一振子烟花炮竹后看春晚,零点钟声敲响家家户户又开始放鞭炮,初一早晨谁起的早放鞭炮时间长来年发大财,破五(正月初五)必须放便炮蹦走的晦气,一年顺顺利利。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1、团圆饭饭前响鞭炮,寓意团团圆圆:团圆饭前放鞭炮,其实是由来已久的民间旧俗,除日,更桃符、换春联,结彩,响爆竹,鸣金鼓,设斗斛,插冬青、梅花于其中。是夕,祀内外神,少长以次行辞年礼。”这一挂鞭炮的响声其实是表达人们一年结束后团聚的喜悦心情。

2、关财门放完鞭炮闭门,寓意财不外流:除了吃团圆饭,除夕当天还有一个时刻,让人们至今保持着放鞭炮的传统,那就是晚上12点“关财门”的习俗。 但是这一习俗到后来演变成为了人们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能够招财进宝,拥有丰厚物质生活的保障或享受。

3、“关财门”后,就对应着大年初一的“开财门”。大年初一到,家家户户开大门。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爆竹声除旧迎新。以前是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者说开财门。

深圳过年有什么习俗?

#了不起的城市#

锦绣中华:南北庙会齐贺岁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看灶火、逛庙会是北方人过年的传统习俗,在岭南地区,锦绣中华是唯一能实现这个念想的地方。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吹糖人,打年糕、拉麦芽糖……逛完庙会看社火,舞龙舞狮、踩高跷、耍杂技、变戏法、川剧变脸、跑旱船、鸭子拉车……社火经过之处,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这里是深圳最有年味的地方。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更有火龙钢花为年味加挂,高达1500℃左右的铁水掺杂着特制的干花被拍打至高空,“铁水流星”随即漫天飘舞,赤膊露背的舞龙者在“铁水流星”下翻转腾挪,场面惊险壮观。

  时间:2月1日―2月22日,每天的活动22:30左右结束

  门票:180元/人

  地点:深圳南山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村

  东部华侨城:“祈福新年”嘉年华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这个新春,东部华侨城“祈福新年”一大波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扑面袭来,不同类型的玩法打造最惊艳的新春嘉年华。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在茶溪谷茶翁古镇将迎来“年味儿”十足的新春庙会。来自五湖四海的特色美食、风情小吃汇聚于此,极富感染力的装饰表演,琳琅满目的特色工艺,将精彩展现中华传统民俗的惊艳魅力!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除夕夜八点开始,大华兴寺菩提广场将满布新春吉祥元素,有福相、许福愿、写福字、传福灯等活动将接连开启。你可以在这里敬上福香,将新春的第一份祝福送给自己亲友、家人。

  时间:2月7日~2月22日

  门票:大侠谷+茶溪谷 290元/人

  地点:盐田区大梅沙东部华侨城

  幸福就要像花儿一样!

  人民公园:月季展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人民公园环境清幽,内有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小径分叉,曲径通幽。而它最出名的便是:月季!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这里是“中国南方月季中心 ” ,具有国内领先的月季栽培技术,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都能盛开。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春节逛完东门闹市,不妨来深圳人民公园闻闻花香,清静一下!隐于闹市,却已经载誉世界,人民公园真可以称上是世界级的“秘密花园”了!

  时间:2016年2月8日~22日

  门票:免费

  地点:深圳市人民公园(罗湖区人民北路3071号)

  园博园:第十届茶花展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春天是山茶花盛开的季节,有的同一株树上好几种颜色,远远看上去,它显得格外娇艳,一年一度的深圳园博园里山茶花开了,这个春节,来深圳园博园吧!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茶花园位于园博园南区百步云梯西侧,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园内种植有“植物界大熊猫和“茶族王后”之称的金花茶,还有“红山茶之王”之称的贝拉大玫瑰,以及香味最浓的烈香等茶花。

  时间:2016年2月8日~2月22日(初一至元宵)

  门票:免费

  地点:深圳园博园(深南大道竹子林西段)

  和动物们的欢乐聚会!

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过年的习俗?

广西过年吃粽子,在除夕夜包粽子、煮粽子。【不知道广东云南那边怎么样。】

当然,说的并非是端午节的三角粽,而是一种至少有矿泉水瓶大小的粽子,有的地方甚至有一个两三斤重的大粽子,还有几乎可以当枕头的枕头粽。

所用粽叶并非箬竹叶,而是香蕉叶,或者如下图这种大叶子。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外面一层米,再铺上一层绿豆、板栗等,中间放上一块腌制过的肥肉。在锅中煮粽子时,肥肉的油脂会渗透到米中,整块肥肉就变成肥而不腻,没有一口咬下去出油的感觉。口感上像没粘性的软糖。大粽叶的味道也渗透进米中,带有粽叶的味道。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煮熟后,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挂起来,干燥后再慢慢吃,有各种吃法,最简单就是直接食用、直接加热后食用,有的如同街边小吃的油炸、油煎粽子【切片油炸,或者整个油炸】,直接带叶子丢进碳火了烤热,用糖水煮切片的甜粽子。

↓切片油炸粽子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较为常见的春节粽子。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横县大粽,光肥肉就有二两,整个粽子约两三斤。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杀年猪,杀鸡,杀鸭,包汤圆,包肉粽,做生榨米粉,粉虫,粉利,芝麻饼,舞龙舞狮。。。。。。这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 的过年习俗。

同时也包括岭南许多说粤语者,还有其他少数民族习俗也是差不多了。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民族同化的深入,许多习俗也被汉化慢慢消失了。

讲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吧:东北的满族,在过年的时候贴的春联,并不和汉族一样。他们贴的春联都是白纸黑字,而不是红纸黑字。比如沈阳盛京故宫的春联,就是白色的,就连门神的底色都是白色。究其原因,是因为生活在白山黑水间,崇尚白色的缘故。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过年时,少数民族都有哪些习俗呢?


现在很多人说,如今的年味越来越淡了,也很少再看见以前儿时见到的那些传统习俗了!所以慢慢地,人们过年期间喜欢去少数民族的村落,去感受少数民族的那份不褪色的年味。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那么少数民族是怎么过年的呢?又有那些特色的习俗呢?

1、云南白族:

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2、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3、鄂伦春族:

除夕,全家围坐,共进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饭。青年人给家族及近亲长者敬礼,叩头请安。午夜,人们捧着桦树皮盒或铁盒绕马厩数圈,祈祝六畜兴旺。初一,着新装互相拜年请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转圈集体舞。有打猎舞,“红果”舞,“黑熊搏斗”舞等。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4、藏族:

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5、蒙古族:

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 - 华夏历史

这里仅仅是五个民族的过年特色习俗,大家还知道其它少数民族的特色过年习俗或是你那边比较有特色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交流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除夕的所有习俗有哪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除夕的所有习俗有哪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过年放鞭炮有什么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