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有什么文化内涵或象征意义
柳在我国历史悠久,主要有六大象征意义:
1、依依惜别:表示“留”、“挽留”
2、旺盛的繁殖力:柳树插在地里就会生根发芽
3、安神护佑:作枕芯有安神催眠之功
4、报春使者:发芽早
5、袅娜美丽:柳条的形态
6、带有浓厚的君王色彩:柳树下的阔地正是供人们乘凉、体息的好去处,好比贤德的君王为臣子们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
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如何描述柳树的
贺知章一一《咏柳》
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绿的柳树像碧玉堆成,柔美的枝条好似万千条飘垂的绿丝带。不知道这绿叶是谁的巧手裁出,二月的春风好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这是一首描绘春风、杨柳的诗歌。作者用拟人、比喻等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杨柳拂风的优美风姿。
柳树很早就走进中国文学作品,《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优美诗句,以后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去歌咏它,唐代诗人中也不乏佳作。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该从哪儿着笔呢?贺知章果然另辟蹊径,以人喻物。“碧玉妆成一树高”,开篇柳树就化身为美女闪亮登场,“碧玉”,多么熟悉的名字,乐府吴声歌曲古辞有《碧玉歌》,南朝梁萧绎《采莲赋》有“小家碧玉女”之句。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就是年轻美貌女孩子的泛称。碧玉刚刚妆成,风姿袅袅婷婷。千万条依依扶风的柳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在风中摇曳,美不胜收,清新脱俗。虽说南朝梁武帝早就把种植在云和殿前的垂柳比作美人,说它“风流可爱”,但和贺诗相比有点俗不可耐。
后两句在前文基础上,连崔生万物的二月春风也沾了柳树的光,被形象地比作剪刀,真是准确传神。这把神奇的剪刀剪绿了树,剪绿了草,剪红了花,剪黄了蕊,给大地剪出了新妆,给自然剪出了活力!不论以人喻物还是以物喻物 ,贺知章在《咏柳》这首小诗里把比喻用到了恰到好处,写活了柳树,写活了《咏柳》,也写活了自己!
《咏柳》中作者主要用比喻来描述柳树。
柳树很早就走进中国文学作品,《诗经》里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优美诗句,以后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去歌咏它,唐代诗人中也不乏佳作。自号“四明狂客”的贺知章该从哪儿着笔呢?
贺知章果然另辟蹊径,以人喻物。“碧玉妆成一树高”,开篇柳树就化身为美女闪亮登场,“碧玉”,多么熟悉的名字,乐府吴声歌曲古辞有《碧玉歌》,南朝梁萧绎《采莲赋》有“小家碧玉女”之句。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就是年轻美貌女孩子的泛称。碧玉刚刚妆成,风姿袅袅婷婷。千万条依依扶风的柳枝也随之变成了美人的裙带在风中摇曳,美不胜收,清新脱俗。虽说南朝梁武帝早就把种植在云和殿前的垂柳比作美人,说它“风流可爱”,但和贺诗相比有点俗不可耐。
后两句在前文基础上,连崔生万物的二月春风也沾了柳树的光,被形象地比作剪刀,真是准确传神。这把神奇的剪刀剪绿了树,剪绿了草,剪红了花,剪黄了蕊,给大地剪出了新妆,给自然剪出了活力!
不论以人喻物还是以物喻物 ,贺知章在《咏柳》这首小诗里把比喻用到了恰到好处,写活了柳树,写活了《咏柳》,也写活了自己!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两首脍炙人口的诗之一,另一首是《回乡偶书》。
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以绝句见长,他写景、抒怀的诗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千古传诵,他的诗录入《全唐诗》的共十九首。
《咏柳》共四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先是赞美柳树,然而目的不是柳树,是抒发对春天的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整体,写柳树翠绿晶莹的颜色美。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的,写婀娜柳枝的轻柔美。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写柳叶细巧的形态美。
三句诗分别写柳树的颜色(碧玉)、(柳枝)轻柔(像丝绦)、细巧(形容柳叶),出神入化。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设问,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一问一答,由柳树引出春风。
春风能裁出细巧的柳叶,肯定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
这首诗先是远观,看柳树呈现出的绿意盎然的景色。再近,看随风飘拂的柳枝。更近,观察柳叶的细致精巧。然后,由这些自然地想到春风,春风是柳枝、柳叶飘拂的动力。春是美的,春彰显自然活力和创造力。
这首诗构思巧妙自然,浑然一体,独具匠心。
贺知章的《柳枝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描述杨柳本身的歌词,其意思是:这高高的柳树象是用碧玉妆饰而成的,垂下的万千枝条犹如绿色丝带,那尖尖的细小柳叶是谁剪裁的,原來是二月间春风的巧手啊!
唐宪宗時,有诗人张祜写的《折杨柳枝》还有刘禹锡㝍的《杨柳枝词九首》都特别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柳树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柳树历史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