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朱湘的轶事典故?
朱湘的轶事典故?
诗歌创作,对于此时的朱湘来说,不要说闲情逸致,连养家糊口都勉强。一次在武汉大学,朋友邀请其参观图书馆,问是否有新作出版。只见诗人脸上露出悲凉的表情:"新着诗稿数种在长沙妻子身边,还没有接洽到出版社。"
如果不是死后《石门集》的出版,几乎无人了解朱湘内心的苦闷。"我弃了世界,世界也弃了我……给我诗,鼓我的气,替我消忧。"在诗作《我的诗神》中,朱湘这样写道。
于是,诗人之死被赋予了多重含义,一时间成为文学专栏的头条。较多的说法是《申报》提出的"黑暗对知识份子的戕害"。作家陈鹤祥甚至着文呼吁,朱湘之死,应给所有不愿向恶势力妥协的人以警策,"那就是要更加顽强地活下去"。也有人赞叹他是用生命谱写诗歌。苏雪林就曾说:"生命于我们虽然宝贵,比起艺术却又不值什么……我仿佛看见诗人悬崖撒手之顷,顶上晕着一道金色灿烂的圣者的圆光,有说不出的庄严,说不出的瑰丽。"
反倒是他的诗作被人忽视了。以至于后人周良沛在编纂《朱湘诗集》时不得不建议,与其讨论朱湘是新月诗人,还是爱国诗人,不如先读读他的全部诗作。
不仅如此,诗人所在的时代也不复存在。按照当代诗人西川的说法,写诗不再是一种生活方式,特别是在消费主义、流行文化泛滥的时代。而走在朱湘年少时曾和其他文学青年畅谈诗作的清华园,人们不再看到手捧诗集的学生。他们大多在背英文单词,为考GRE和托福而努力。打开BBS水木清华站的诗歌版面,搜索朱湘、"清华四子"也是毫无结果,倒是一个请网友帮孩子取名的帖子十分热门。大半个世纪前,这所园子里萌生的诗人、诗派和诗意,似乎已随诗人的离去而渐远渐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顶上托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顶上托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