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是如何划分的?
先说微观,也就是描述几点几分几秒的方式,专业的词叫时间计量。中国古代最通用的计时方法叫辰刻制。古人把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用跟十二生肖对应的子丑寅卯,也就是十二个地支来表示,就有了辰时、卯时这样的说法。这种计时方法已经沿用了大约1200年。
计时方法是有了,但是人们怎么知道现在是几点了呢?中国古代最早的计时工具是日晷和漏刻。不过这些东西成本高,也不方便,而且它更是权力的象征,所以只是皇帝贵族会用。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更常见的报时方法是敲钟和打更。所以不管是北京还是西安,这些古城里钟鼓楼都是特别重要的地标建筑。打更现在肯定是看不到了,但你肯定在电视剧里见过,有一两个人拿着一个锣一样的东西,一边敲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但是这也只能到小时这个级别,再细分,人们就很难精确地衡量了。不过古人也有别的办法,我们读古诗经常有描述焚香的画面,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古人为什么那么爱看焚香燃起来的烟呢?有一个原因是,焚香其实是一种计时方式,所以他们需要经常看看香,才能知道过了多久。你可能也在古装片里听到过“过了一炷香的时间”这样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很不准确的计时方法,古人也尝试过发明其他的计时器,北宋时期就有过类似钟表的机械计时装置,但是又大又不好用,所以也没能普及。
在明代中后期的时候,西方的钟表就跟着传教士一起传入了中国。我们现在说的“分”和“秒”,就是明代来的传教士利玛窦翻译的,他把中国古代用来描述角度的词用到了钟表上。看看表就能准确的知道几点了,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啊。明代有权有势的皇帝官员就很重视钟表,到了清代,康雍乾三代皇帝都对钟表特别着迷。今天故宫专门有一个钟表馆,展示藏在宫里的各种装饰精美的钟表,如果你去看过,一定能感受到清代皇帝有多么喜爱这个西洋玩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英语六级对年代的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英语六级对年代的翻译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