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人口第二多的印度被称为三哥

为什么人口第二多的印度被称为三哥

关于这个问题,莫迪表示想打人。

印度人英语怎么说 - 宝贝英语

2011年,一部国民历史普及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横空出世,并迅速火遍大江南北,动画中以各种动物代表国家,比如兔子代表我国、毛熊代表俄罗斯、白头海雕代表美国,白象代表印度等,高度凝练的形象给人以极大的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我们的邻居,印度确实以白象作为国家象征,国际上也习惯将我国和印度的竞争形容为“龙象之争”。但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是龙、还是兔子。印度除了是白象,还可以是“阿三”,俗称“三哥”。

虽然在我国,“哥”代表的是敬称,但“三哥”让印度人表示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尤其是在当下我国遥遥领先于印度的情况下。

那么,这个“三哥”或者“阿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静夜史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1、租界人民的嘲讽

单字词语前加“阿”,是上海人的通俗用法。

“阿三”的最早来源,起源于印度人本身。作为被英国殖民了200多年的国家,印度人也被大量征召,成为英国殖民者的狗腿子,比如做警察。在英国的各个殖民地上,尤其是我国,殖民地出身的印度人有种谜一样的自信。

在印度人履职的过程中,喜欢卖弄自己不流畅的英语。但是当遇到一些同样会英语的中国人,尤其是租界最多的上海,这些趾高气扬的印度人就会变得吞吞吐吐,面红耳赤,这时的他们会反复讲着:“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经典结巴名句“”I Say“”用上海话来发音,逐渐演变成“阿三”,这是“阿三”可信度最高的来源。

最早的“阿三”全称为“红头阿三”,因为帮英国人打工的印度人,多数来自印度西北部的锡克族,这些锡克族警察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戴着红色头巾,因此上海人将其称为“红头阿三”。

到后来,上海人发现几乎除了红头阿三,印度还有很多人不戴头巾,因此“印度阿三”逐渐流行开来,称为上海人对印度人的蔑称。

另外,英国殖民体系的公务人员尤其是警察习惯被称为SIR,这一点在之前的++++中多有体现,上海人说话习惯在单音节单字前面加一个“阿”字,于是“阿SIR”就逐渐成了阿三。

2、约定俗成的蔑视

在我国某些地方,“阿三”是对猴子的称呼,近代以来,大量洋人蜂拥而至,在我国民众看来,洋人的行为举止皆如猴子般形貌,十分滑稽。而因为印度人面貌普遍黝黑,这让备受白种人列强欺侮的我国民众找到了发泄的窗口,在民族“优越感”的推动下,自以为高印度一头的我国民众将这些狗仗人势的印度人蔑称为“阿三”。

自鸦片战争后,我国将侵入我国国土的洋人成为洋鬼子,当然也包括供英国人驱使的印度人,但是在我国民众心中,“鬼子”的地位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因为我们打不过西方列强,所以在这些正儿八经的列强面前,我们称之为“洋鬼子,日本人虽然也是洋鬼子,但是因为我们蔑视了几千年,一般称之为“小鬼子

剩下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这些列强尤其是英国人,除了雇佣印度人,还雇佣中国人当差,所以在我国民众心中,将这些给洋人卖命的中国人买办、警察等称为“二鬼子”。抗战时期,“二鬼子特指那些给日本人卖命的伪军汉奸等。

而因为中国人第二,所以被中国人蔑视的印度人自然就只能排到第三,称之为“三鬼子”。

而后,三鬼子逐渐演变成“阿三”,这是“阿三”的另外一种来源。

3、世界第三的梦呓

在我国,虽然“哥”是敬词,但是前面加个“三”,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而“三哥”之所以成为印度人的专有词汇,和印度在近现代的蹩脚表现密切相关。

话说1947年印度独立后,印度创始人尼赫鲁高调宣称印度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所以独立后的印度除了耀武扬威,使劲欺负周边小伙伴,就是拼命在国际社会露脸,倡导建立“不结盟”运动,增加国际影响力。

印度的膨胀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尼赫鲁也开始逐渐膨胀。再加上1961年打败葡萄牙收回果阿后,印度越发感觉自己能上天。

此时的印度自诩为第三世界的领导者,因为两极格局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是印度绝对无法超越的,所以印度最大的梦想就是做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三。

但是印度的“世界第三”梦被北方大国无情地打碎了,1962年,忍无可忍的我国重拳出击,将印度打下了世界第三的神坛,气急败坏的尼赫鲁甚至请求美国直接干预,公然撕下不结盟政策的伪装。

而战争的结果是,印度不仅输了面子,还输了里子。我国在打败印度后,还通过送还武器的方式对其反复羞辱,印度彻底被打回原形。

但心胸宽广的我国并没有因为辉煌的胜利就目空一切,相反,对印度“世界第三”的地位,我国还是相当“认可的,但在印度看来,这就是赤裸裸的嘲讽,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所以,“阿三”或者“三哥”的帽子,短期内印度人是摘不下来了。他们能做的,就是继续保持对我国谜一样的自信。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这个名称其实是有一种历史渊源。

印度阿三事实上是由红头阿三演变而来的,什么是红头阿三呢?

其实就是指当时在就上海,有很多租界,在英租界中有很多英方警察,他其实并不是英国人来担任,也不是由中国人来担任,而是由因殖民地印度调来的印度人,这些印度人呢,当时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

红头由来

其中有一部分人头上会缠着红色的头巾,其实这是来自于印度国内西客家的一种传统。

我们都知道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当然它是以印度教为主体的,锡克教教徒其实只占当时印度的很少比例 ,即便在今天锡克教教徒,更是只占到印度总人数的1.9%。

由于锡克教男性善战,很多锡克教男性在成年之后加入了英军,所以有一部分人就作为警察,在英国的殖民地服役,在今天的加拿大,还有一些锡克教徒,其实就是来自于印度的当时的英兵的后代。

锡克教有着严格的就是宗教规定,他们要严守留胡子,缠头巾的教规,头巾又以红色为主,成年男子的头巾很长,展开来看的话有6米左右,他们随身要携带木梳或者象牙梳,伸进头巾里挠头用。

印度第13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就是锡克教教徒,他也是首位信奉锡克教的印度政府领导人。

所以其实在当时的旧上海的英租界,啊有很多缠着红头巾的,印度警察被称为红头,然后这是一种指示代词。

阿三由来

阿三的由来则是从殖民地的关系上来的,由于当时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很多印度人要说英语,到了中国之后,他们总要显示自己跟英国人很接近,所以在说一些不流利的中文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的加一句I say,就是类似于阿三的发音。

另一种说法是指,当时印度的巡捕对英租界的长官,经常的回答是yes I see,容易被翻译成谐音上海话的阿三。

此外,民国时期上海的外籍巡捕所穿的制服臂章上常常会有三条幅的痕迹,百姓称之为三道头,很多在英租界中的都是印度人士做巡捕,干的都是给殖民者当爪牙的行当,所以被称之为印度阿三,这其实是一种蔑称。

这是阿三的由来。所以我们在称呼印度人的时候,总是会冠以红头阿三的名字,后来更是直接称之为印度阿三。

南亚大国

所以这种称谓其实跟印度的人口没有太大关系。由于印度在独立之后,及其膨胀的人口规模,成为了世界第二大人口国,甚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且在南亚表现出自己的野心,作为南亚次大陆上最大的国家,作为世界面积第七的国家 ,同时也是世界相当当的大经济体,印度似乎也有的,一定的野心,好像觉得自己跟老三一样。

这种野心,在网络上常常被网友用来调侃,称之为阿三,三哥,明着是捧,实际上是充满了对印度不能认清实力的一种反向评价。

印度人英语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