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学生什么时候做
导学案学生做的时候应该是在没有讲这一课之前。因为导学案的目的就是说让你根据这节课,然而,所设置的一些学习的目标。所以说你要在预习这节课的时候把导学案完成。那你才能知道你学这节课的目的是什么?等到老师讲课的时候,你才可以认真地听讲,去真正的体会。
导学案什么意思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导学案实施的高级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导学案实施的基础目标是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文化基础,在导学案的实施中要两级目标并重。
如何看待目前一些地方学校使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究竟有何好处
我这辈子都恨导学案,我最痛苦的回忆就是高一在快班那年,我中考是以全县前几进的快班,那年是学校实行导学案制度的第一年,全靠学生自主学习,上课由学生讲题,我当时就懵了,晚上的时间要应付大量作业,根本没时间预习,白天老师没有系统的讲课,简单的点拨几个重点后就让学生上黑板讲题,学生讲题真的很烂,我根本听不懂,可是班里有一大半学生都应付自如,后来我才明白,在中考结束那个暑假,人家已经提前补课学一遍了,老师跟着大多数学生的速度走,我和几个没补过课的成绩一落千丈,每天拼命学习的想跟上节奏,可是很难追上那些暑期学了一遍又刻苦的学生,一学期时间我从入学考的第3名降到了200多名,学校大校长还在校门口开了个补习班,自从实行导学案制度,每年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去那里补课,我毕业后那个制度废除了,因为有一个农村孩子在学校跳楼自杀,他还写了个遗书,他的遭遇和我一样,只不过他补不起课。呵呵,当年我也很努力,可是我有无数次在躲在房间里哭
所谓导学案,就是有的学校认为要有自己的特色,怎么提现呢?找几个老师出导学案吧,这样就比其他学校高大上了。我就不明白了,论教法水平这些老师比教育部专家强是吧?论出题的全面性这些老师比编写练习册的人员强是吧?如果不是,编什么导学案呢?课本内容讲不完,习题也做不过来,就忙活导学案。苦了老师坑了学生,只为领导赚了名声。
本人所在地区于2011年开始学习山西省太谷县的经验,引进并开始使用导学案。刚开始是使用太谷县教师编写的导学案,第二年,县教育局开始组织本县优秀教师自己编写。到现在已经推广使用导学案模式7年了,对其中的好坏优劣,颇有一些感受。
好处就是:1.模式推广,优师编写导学案,其他教师修订使用,提高了教师教学的平均水平。2.由于教师只需要修订导学案,和每一课都要亲自编写教案相比,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辅导学生,批改作业,教师用在学生身上的时间增加,收效明显。3.学生利用学案学习,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预习效果好,小组合作容易开展。4.利用导学案模式上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教学效率比较好。
缺点也比较明显:1.对小学来说,数学课使用导学案模式效果很好,其他课的效果就差强人意了。语文课,碎片化倾向明显,欣赏课文一不小心就 成了阅读题练习了。品社课,学生生活经验太少,还得教师唱主角。科学课,实验与导学案不能有机融合。2.统一的模式,难于发挥教师的个性,听公开课,基本千篇一律。3.课堂秩序难于把控,即使很活跃的课堂,其实也就是几个同学在活跃,大部分同学的参与度不强,在当观众。4.每一课的课堂可以说都是在为考试做准备,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
本人是一线教师,站不高,看不远,导学案的优缺点,纯属个人感受,欢迎批评,如果喜欢,请你点赞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