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说吴三桂最大的败笔是,弑杀永历皇帝朱由榔

为什么说吴三桂最大的败笔是,弑杀永历皇帝朱由榔

吴三桂是明末清初时期一个绕不开的人,人们对他的印象多是贬斥居多,说他是“满清走狗”,“三姓家奴”等等。吴三桂本质上讲是一个没有国家主义的人,他为明臣时,用辽饷拖垮了明朝,在放满清入关之时,本意也并不是想当满清的家奴,而是想自己称王。

没想到的是,大顺王朝的李自成面对满清大军会崩溃的那么快,利用清朝和李自成内耗的计划也并没有达到,反而让清军越来越强了。

没想到的是,大顺王朝的李自成面对满清大军会崩溃的那么快,利用清朝和李自成内耗的计划也并没有达到,反而让清军越来越强了。

雅思东山店 - 宝贝英语

永历帝被吴三桂囚禁后,每天依旧穿着皇家装束,而且“举止有度”,衣着讲究。而且永历帝高大魁梧,有英武之气。虽然在牢房里,无论谁来,他都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让人一看就有皇家气度。

至于吴三桂为什么要把永历帝杀了呢?原本永历帝是要被压到北京去献给康熙的,但因为路途遥远,有人说要劫持永历帝,这让吴三桂十分担心,一是路途遥远怕反清复明的人对此产生威胁,于是他上述康熙,请求在云南处决永历帝,康熙一想,永历帝留着不好处理,刚好让吴三桂去背这个锅,所以,最后吴三桂自己当了坏人,恶了名声。

另外一点,康熙虽然封了吴三桂为平西王,但是吴三桂自己心里也清楚,康熙未必真正相信他,所以为了表示忠心,跟明朝彻底断绝,处决永历帝的事还必须他来干。而且此时的吴三桂,早有反意,杀永历帝也是为了稳住康熙,为他的再次反叛做铺垫而已,至少可以为他争取时间。

事实证明,吴三桂最后还是反了清朝,但由于没有了永历皇帝这面大旗,全国反清力量已变成无头苍蝇,而且势力大大减小,而且经历过战火后的民众也需要休养生息,而吴三桂起兵显然于民意背道而驰,至于他“反清复明”的起兵理由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毕竟他吴三桂如果真要“反清”恐怕也不是为了“复明”吧?

如果吴三桂不杀死永历皇帝,他起兵造成反会有非常多的反清复明的大臣老百姓追随他?后来吴三桂造反也是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并且还换上明朝的将军衣甲到永历帝的墓前痛哭,说要他自己反清的目的是要替明朝报仇——这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呢,明明是你吴三桂亲手勒死永历帝的??所以几乎没有多少人相信吴三桂的鬼话,杀死永历皇帝也是吴三桂人生最大战略失策——不然的话恐怕历史会改写的???

吴三桂的行为只能说他缺乏政治头脑,急于向新朝表功。但事与愿违。吴三桂此事的作为彻底“臭大街“了。也让满清觉得此人不靠谱。不仅没有得到满清的信任,也让其失去了满清的信任。

吴三桂这么做的原因就在于急于求得满清的信任,而取得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对前朝皇族赶尽杀绝,成本低而且收益高。但吴三桂的行为却适得其反。当满清得知吴三桂活捉永历皇帝以后,清廷当时是否就将永历在押送京城处置展开讨论。但此时候,突然发生异变。一群失势的正白八旗,因为遭受无打压迫害心怀不满。预备劫走永历前往陕西,以永历为招牌独立王国。但有人密保给了定西将军爱星阿,爱星阿将主谋起事十一人一律磔刑处死。劫持永历居然发生在满清核心阶层。让清廷十分震惊,就地解决永历就成为共识。以防再生祸患。

再这种情况下,满清下旨由定西将军爱星阿以吴三桂的名义上书朝廷就地处置永历。吴三桂也知道这是满清要坐实自己就是汉奸。也是对自己的试探。在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心腹吴国贵让杨坤将永历用弓弦勒死,时年38岁。当然,此事也容不得他不杀。自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有彻底由不得他了。再就是当时作为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吴三桂他也无第三条路可走。从现实角度来说,吴三桂杀与不杀实际意义不大。

吴三桂的行为只能说明他胸无大志,想做清朝的孝子,为清朝献忠。为此不惜留骂名,来证明他的忠心。吴三桂杀永历谈不上错误,只能说太过,背主之名实了,这也是他日后吴三桂造反没有感召力的原因。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吴三桂因金庸的《鹿鼎记》而广为人知。他本是明朝的辽东总兵。后因义军首领李自成攻进北京时抢了他的爱妾陈圆圆,才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

吴三桂降清以后,南征北战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打下的西北西南广大地域。1646年进入云南。迫使缅甸国王交出了藏匿于此的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随后用弓弦将其绞杀。至此明朝彻底灭亡。可以说明就是亡于吴三桂之手,其殺君之恶行,永远被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吴三桂,可能自己都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会因为撤藩问题与清廷心生芥蒂,进而反目成仇。而他绞死永历皇帝的行径,使他彻底的失去了汉人百姓的支持,尽管明末朝廷混乱不堪++++横行,以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四起,但总归是汉家的天下,是汉人自己的事情,你吴三桂当年卖国求荣,投降满清,如今在清廷那混不下去了,为了一己私利,起兵造反,又有谁能拥护你呢?

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像吴三桂这种反复无常首鼠两端之人,怎么能得到百姓的信任?他也是人如其名,“三跪“,是先跪明后跪清,还想跪明可就回不去了。他不走运的是,还遇见了清朝历史上最英明的皇帝康熙,内失民心外遇强敌,所以最后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1662年,是永历16年,也是康熙元年,吴三桂在昆明街头拿弓弦勒死了永历帝朱由榔,最后一个有朱明血统的政权覆灭,后人不知道当时吴三桂是怎么做的决定,是要以除后患呢,还是给新皇帝一个大礼表自己忠心,历史不能倒转,从后来吴三桂的轨迹,结合现存大量史料,确实,杀永历帝这条线的延续,真的是吴三桂这一生败笔之一。

明永历帝殉国处。

顺治16年,五省经略洪承畴带领着平西大将军吴三桂、靖寇大将军多尼等各路满汉将领打到云南,永历政权瓦解,永历帝逃往缅甸,清廷令平西王吴三桂开藩设府,镇守云南,巩固西南边陲,洪承畴回北京临行前,吴三桂拉着洪承畴的手,虚心请教洪大帅,自己如何才能世镇云南,洪承畴意味声长的说“不可使边疆无战事,不可对永历朝赶尽杀绝”。

吴三桂画像。

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懂,洪承畴说得再明白不过,如何维持君臣之道,就是无时无刻让自己变得重要,有用,结果不出两年,吴三桂兵出缅甸,擒杀永历帝,当然吴三桂又立下了绝世之功,晋爵亲王,又将贵州纳入辖中。吴三桂镇守云南之初,为了平定内外,清廷准许便宜行事,军、政权完全自主,拥兵自重也不在话下,只因南明余孽未扫除,可吴三帅三下五除二把永历势力灭的干干净净,西南再无战事,再留着这么一大号藩镇,结果只有,削藩了。

三藩之乱形势图。

对于清廷来讲,外事解决,就开始消除内患,杀永历帝不是削藩主因,但杀永历帝是削藩的起因,削藩开始后,吴三桂世镇云南的梦想破灭,遥想当初替满清南征北战,最后连块蜗居的地方都不给,于是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拥立明三太子,兴明讨清,三藩之乱爆发,这又是一个典型的“真香”事件,前面杀了永历帝朱由榔,现在又拥立朱三太子,反清复明,啪啪脸打得真响,所以三藩之一的平南王尚可喜冷冷一笑“夯货”,就是不跟吴三桂一伙。

雅思东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