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和古代人是什么时候有区分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是现代人
中国古代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细说起来在头条上一天也说不完,我只简单的说,中国的古代历史是指一八四O年以前国内各民族的历史,古代与现代的区分在于此。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荣幸为您作答。
关于“古代”这个概念,很宽泛,每个时期对“古代”的理解都有偏差。比如《礼记·礼运》唐朝孔颖达疏:
伏羲为上古,神农为中古, 五帝为下古。
也就是说,唐朝人为五帝以前的时代才能称之为古代。当然,作为现代人来说,肯定不能以唐朝人的标准来定义古代。虽然标准不够统一,但也基本能达成一定共识。
如果横向去看,从世界范围内来说,西方习惯上是把奴隶制时期视为上古时期;而中古时期一般是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000年这一千年左右的历史,这段历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的衰落,结束事件是文艺复兴。
也就是说,西方对“古代”的定义与我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中国对“古代”的理解也有不同,这主要是领域研究方面的习惯性原因。鄙人才疏,是学考古出身,一般情况下,考古的范围圈定在1644年之前,也就是说,清军入关之前是考“古”,之后就算是历史领域的研究范围,这个分法是老前辈们留下来的,也就沿袭了下来。
但是,如果以历史学的角度来看,虽然分期的办法不统一,但普遍共识是这样的:
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统称为古代,包涵传说时期、奴隶制时期、封建社会时期;
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也就是近代时期,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现代时期。
这个是新中国以后界定的,所以,问题所提就可以对号入座了。
好了,鄙人就分享这些吧,算是抛砖引玉,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哦。
我是猫叔,专心原创,欢迎关注。
1840年鸦片战争叩响国门,之前叫做古代,1840以后叫做近代,1949新中国成立,才称为现在,题主说说的那些清朝皇帝都是古代与近代人,而古代人与近代人或者现代人都是没太多区别的,最主要的还是古代与现在的社会结构的区别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区别
首先古代食物是很宝贵的 因为会腐败 要年年生产年年囤积 没有机械 所以农业非常非常重要
十分害怕天灾 所以宗教 道德不管有没有 都要被一再宣扬
所以从发达国家这个概念不适用 古代的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比起来都是九牛一毛
古代当然有模特大赛 唐朝时候一个花魁不就是模特加明星么
那时候难道就没有京城四少么
在生活方面 古人更重视一种仪式感 因为由于没有网络 舆论非常重要 仪式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
一句话说不对 传开去可能一辈子就毁了 所以名节特别重要 交往相对保守 真诚 但骗子也相对少点
交通方面
刑法虽有但不能时时监控 出远门一趟可能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家是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爱国主义方面
农民并没有特别的爱国 只尊重皇权的存在 无条件服从安排 直到他们发现不再被权力保护
读书人是国家最活跃的群体 他们聪明国家就兴旺 他们腐败 敌人就入侵 如今文艺青年对国家并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周边的蛮子总琢磨来中原杀几个富户 所以能让蛮子降服的都是伟人
总之现代人应该知福 古代虽然人和人之间更快乐一些 但是死亡率比现代高多了
“近代、古代、远古和现代”是按照什么来划分的
近代:18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就是通常说的“两半社会”
古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这里面也划分为远古、上古、中古……)
中国的远古时代指夏朝以前的三皇五帝时期及更早的历史时期,相当于铜石并用时代以前的史前时期。
现代:1949年之后
以上回答由互动百科提供,互动百科(www.baike.com)——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网站
如果有帮助到您的话,可以点赞哦,关注我,每天都能涨知识~
是按照时间来划分的。
近代: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一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现代的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学的好像是从1840年一到五,四运动为近代。)
远古:夏朝以前也许到传说中的从盘古开天地始吧。
古代:是从夏朝到1840年。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就中国史来说,1919年五四运动至今为现代,1840年至1919年为近代,公元前841西周国人暴动始有准确的纪年始至1840年为古代,准确纪年前的夏商周,三皇五帝时期乃至以前是远古时期。西方历史大致从古希腊至到英国克伦威尔将英王查理一世推翻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以前为古代,其后到一战为近代,一战后至今为现代。
谢邀请,时代的化分是由时间我当时的社会变革决定的。如我国1840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为古代。1840年一1919年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划分为近代。1919年一1949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线分为现代。1949年以后分为当代。
什么是近代文明,什么是古代文明,它们的差别是什么
凡事都有“有什么”、“是什么”和“叫什么”的问题。语言所涉及的那些事物,其真实情况即“有什么”;语言所指示的对象即“是什么”;实现那种指示的语言的具体方式就是“叫什么”。“有什么”和“是什么”,是“叫什么”有意义的前提 。
“近代文明”、“古代文明”,在汉语中并没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明确指向,而提问也并没有展示一个可供参考的语境,因而问答双方实际无法沟通。
展开来说,“近代”、“古代”、“文明”都是有多重涵义的,明确的涵义要视情境而定。最简单的例子,中国初等教育的历史教材中,“世界近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在“近代”的起止时间上就有很大的差别。并且一个语句的意义并不是其中词语的简单拼凑,不是搞定每一个概念,然而前后一串,对方话语的意思就你可以明白了的。最简明的例证是,很多时候人们的语句并不是直言,而是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隐晦。
所以,我的建议是,对于对方语言给你带来的概念之困惑,应该直接找对方来解决。不同的研究者就有不同的术语,不同的大脑就会产生不同的思想。人文领域里那些抽象的东西,归根结底是构建在一定量的基本事实之上的,所以第二个建议是请“舍名而取实”,要关注“有什么”的问题,并评价一段思想中的“是什么”。
当然“叫什么”也有其价值,因为没有绝对的“客观”,如何称谓体现了事物对人的意义——有时会是歧视、偏见或恶意。说个敏感的东西:中国政治现实中的一个东西我们叫它“集权”,而很多西方人喜欢对此说“威权主义”或“专制”,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但双方不可调和 。
此外,“叫什么”还需考虑语言习惯,它关乎社会内部的交流成本。
第1是生产力的不同,现代社会高与原始社会,第2就是社会文明的不同,这点很难说清楚,比如封建社会,它的社会文明有的要远高与现代,中国历朝历代不都有人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吗!
我认为:研究人类发展,生产力这个东西定性越单一,越纯粹越好,而生产关系,社会文明这些则越广泛,越复杂为宜.
简单地理解,近代文明≈工业文明,古代文明≈农业文明
根据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的观点,人类社会可以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所谓的前工业社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农业社会。
农业社会的六个特点:
①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手工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满足家庭生活需要而不是交换。
②社会分工不发达,社会分化程度低下。
③社会流动性弱,各阶级阶层之间壁垒森严,社会关系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主,个人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④社会管理原则是家长制,人治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
⑤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 ,迷信权威 ,惧怕变革。
⑥ 竞争机制不健全,生活节奏缓慢,因而,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也非常迟缓。
而对应的,工业社会有八个特点:
①以大机器的使用和无生命能源的消耗为核心的专业化社会大生产占据了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
②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生产效率全面提高。
③社会分化剧烈,社会分工精细。
④社会流动性增强,业缘关系取代了血缘和地缘关系而成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个人发展的机会和自主程度增多。
⑤法治取代人治成为政治系统运行的基本方式,社会的民主化程度提高。
⑥城市数量增加、规模加大,农业人口的比重降低至半数以下。
⑦交通运输工具和通讯联络手段高度发达,个人、群体、组织、区域、国家日趋开放。⑧人的思想观念充分更新,竞争意识和时间观念加强,崇尚科学、信服真理、追求变革成为人们基本的行为或价值取向。
差别首先在于技术,其次在于技术,第三参照前两点。如果说人类文明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原始文明、古代文明、古典文明和现代文明,则其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技术的发展。每一种文明对应的都是一种人类技术手段。而技术的发展往往是遵循着渐进的原则,从量的累积到一个阈值,然后出现爆发性的进步,新的文明迅速取代旧的文明。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无不遵循这样的原则。
很少有人提到近代文明的说法,古代文明提的人倒是挺多。
所谓古代文明通常是指新石器时代以后诞生的文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古埃及文明,形成于约7450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终止于(约公元639年)阿拉伯帝国将其+++化。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即两河文明,最早是公元前4000年(6000年前)左右苏美尔人创造的苏美尔文明,结束于公元前7世纪的新巴比伦王国,此后就是波斯帝国了。
波斯帝国算不算一个独立的文明,还是两河文明的一部分?毕竟波斯发源于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属于扩张的范围。波斯虽然一直存在,但波斯文明却是不存在了,+++化了。
古希腊文明,典型的海洋文明,也是独具特色,主要城邦有雅典,斯巴达,科林斯等,后被罗马所灭。
古罗马文明,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建立了庞大的罗马帝国,公元四世纪以后分崩离析。
此外还有印度文明,中华文明,+++文明,美洲大陆上的玛雅文明等,都属于古代文明。
近代文明大概是从新航路开辟开始,西方文明开始向外扩张。我不太清楚提问者问的近代文明究竟是什么意思,+++文明和中华文明等一直存在,是不是也属于近代文明?
毕竟就现在来说,不管是西方基督教文明还是+++文明等都存在了一千年以上了,我们应该将其归为近代文明还是古代文明?
我认为近代文明这个提法有毛病,我无法对其作出解释。
怎样划分近代和现代
现代,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而其后,为当代(1949年10月1日至今)。中国近代史的时间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1、近代
中国近代史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
2、现代
中国现代史有两种算法,第一种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第二种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算。
这个提问是“怎样划分世界近代和现代史?”,应有“世界”两字吧。
我看《世界通史》古代、近代、现代是上、中、下三部分,历史学家编辑时给读者分清楚了。世界近代史是从1640年到1917年,这期间是277年,开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而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的“雅片战争”开始,到1919的五四运动。也有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是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
不过在1640年时,只有荷兰与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到1776年才出现了第三个资本主义国家,那就是只有500万人口的美国。又过了十几年才有了法国大革命,由此引发了西北欧各国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连锁反应。但此时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仍处在封建制度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划为近代史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总人口还不足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说,世界近代史的主体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封建社会。按照这种情况,史学家们认为近代史的定义为:“衰败中的封建社会与发展中的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不应该说成是资本主义时代史。
现代史本来是19世纪到20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可偏偏遇到一个重大的挑战,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并在世界上连成了不小的一大片。那么,史学家们就把现代史定义划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近代和现代怎样划分,我把世界的和中国的都讲了。
古代人讲话口音跟现在的普通话一样吗
你的提问就不对,即使现代人讲话方言跟现在的普通话也不一样呀,何况是古代交通不畅的环境呢。
尤其是山高皇帝远的边陲,比如岭南,西汉《南州物志》中关于百越的记载称其为“贼”:“我朝番禺,去国都万里,境辖群蛮,此蛮贼北据五岭,南抵大海,地方数千里,贼有数种,中州人皆曰其百越,皆盘互掘穴于山谷中,多居树巢洞穴,各洞均有长帅,贼酋曰洞主,贼峙在山险,不用王法.自先秦至今(西汉),弥历年纪,在番禺属贼百五十四洞。唐 韩愈《送区册序》:“小吏十馀家,皆鸟言夷面。”唐 白居易《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瘴地难为老,蛮陬不易驯。土民稀白首,洞主尽黄巾。唐代柳宗元:“楚越间声音特异,鴃舌啅噪” 《魏书》形容越佬族“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 唐代崔沆:“时循人稀可与言者” 唐代刘禹锡 :“蛮语钩辀音,蛮衣斑斓布。” 北宋苏东坡:“苦鴃舌谈,尔汝不相酬,未著绝交书,已叹交游绝,门前空罗雀,巷语纷鴃舌” 宋代周去非“余又尝令译者以礼部韵按交趾语,字字有异” 明代徐霖:“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
如果你问得是官话,相当于不同口音的官话(中原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东北官话)和普通话的差别,大同小异,相互之间不影响交流。不能说完全一样,因为历史朝代都有“后承前制”,所以官话有传承,可以互通。
普通话普及全国的时间其实很短,历史上普通话逐步成为官话推向全国也在满人入关后的事。当然了,古代也有普通话,不过它不叫普通话,也和其他的地方方言是一样的。因为汉语拼音在十九世纪初才创造出来,所以普通话普及全国的时间是不会太久的。其实中国古代是沒有统一语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然也不会有中国七大方言或九大方言的称谓了!不过每个历史朝代的雅语、官话是不同的。秦称中央集团使用的为雅语,元后都称官话。民国时称国语,新中国称普通话。那么这些属于官方使用的语言在各历史时期究竟能一样么?历史很远的我们不得而知了,可能有些方言原本有文字形式存在的,也被"车同轨,书同文"与"焚书坑儒"所坑掉了。自秦"书同文"后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汉字文字这个载体是有承前启后的。看看以前都是与文字形式下召号令的,说明其地方官即便听不懂但也看得懂文字的内容的。除了汉字外的许多历史文化的真象已被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所改写,每个朝代都有它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是元代肯定是蒙古语与蒙文的,蒙皇帝身边就有很多译官。这也包括请来许多汉人当译官的,说明当时元代并没有普通话这东西的。明朝也没有普通话的,明皇帝是安徽人,他使用的叫金陵话,也叫江淮官话的。早期的清也非讲普通话的,它有三种语言,一、满语。二、蒙语。三、汉语。后来为了便统一号令全国才逐渐逐渐推广流行普通话。还有看看近代史的太平天国就知道了,它们的主要方言就是客家话与粤语。客家与粤语相似度高,这样才便于沟通与交流的。从傅仪的历史录影中得知,他不讲满语的,也不会满文的。而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这说明至少在清朝的中后期是基本上已流行讲普通话做为官方用语的。再看看国父孙中山的视频录影,他就是说粤语的。而且是在全国播放,这说明在当时的普通话仍沒达到今天的影响力,普及程度并不高的。从这些历史的角度上讲,古代是沒有普及普通话的。普通话也非唯一的官方语言,它与其它方言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并统称为汉语。我们只能理解为,历朝历代的汉语官方用语定位不同而已罢了!其官话乃至于什么雅语也不同的。
从秦朝开始,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语言,称为官话。秦汉时期使用的是陕西话,唐朝山西话,宋朝是福建话,元朝河北话,明朝江准话,清朝是满语加北京话。
每个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样。比如一个山东人和一个东北人。
感谢邀请,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长,而语言自然也在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发展,那么古人讲话口音和我们现在的普通话是一样的吗?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交通闭塞,交流困难
至少在秦帝国之前,华夏民族大多是以部落或者诸侯国的形式来发展的,也就是没有建立一个完全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所以在当时的国与国,部落与部落之间是有着不同的语言的,而为了可以和共主交流,也有了一种语言,也就是“通语”的诞生,但这种语言一般是官员或者上层人物才会学习,地方也依旧沿用着其自己语言。当然,随着后来朝代的建立,华夏民族成型,也形成了像“雅话”之类的规定用语。
从今论古,可见一斑
即使是到了今日,在广东有粤语,在福建有闽南语等等,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许多地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大至一个省份,小到一个村子,都存在着语言和口音的差异,而在古代,人员不如如今这样密集,所以有很多人都是在古代由少部分的人繁衍过来的,他们在古代甚至是一个家族,说着一样的话,但是经过迁徙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口音或语言,并逐渐按地区演变到今天,所以古人说话的口音怎么会和今天普通话是一样的呢?
普通话是这么来的
“普通话”的定义,在解放以前的几十年一直是不明确的,也存在不同看法。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期间,汉族共同语的正式名称正式定为“普通话”,并同时确定了它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为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而努力》的社论,文中提到:“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个定义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标准,使得普通话的定义更为科学、更为周密了。其中,“普通话”三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而当时的北京话是在元大都旧北平话的基础上,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话融合后形成,到清代又受到满语的影响。所以说,今天的普通话实际上是更为贴近元明清三朝的语言的,而与此三朝之前的朝代则没有太大的相同了,而且今天的普通话也吸取了一些地方民族语言,所以说也与古人讲话口音有相同却不尽相同。
在今天,也有许多的人说今天的粤语实际上就是古人说的话,但对于这个问题,粤语是接近隋唐时期话语的,但是是否真是古代官话,这点保留意见。欢迎给予解答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肯定不一样。
普通话的起源
现在国家规定的普通话语音来自中国一个小县城——滦平县,普通话就是这里的方言(国家当时怎么没选我家的方言😂😂😂)。
在1953年,语言专家在制定中国通用语言的考察时,来到了滦平进行了语音采集。一致认为这里的语言符合音节口型顺畅,声调简明,易于分辨,适用于广播、演讲和日常交流。尤其没有其他地方方言的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很容易学习和推广。经过2年的讨论学习,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会议正式召开,将滦平话定位普通话,并大力推广学习。由此,普通话诞生。
古代普通话
了解了现代普通话的起源,大家应该都知道了古代话与如今普通话的不同了。古代交通困难,加之地域的管制,普通人是很难出去走动的。加之文化差异,有一定的方言,一般人也就能听懂当地自己人的语言。能够行万里路与各地人交流的除了官府的官员,商人,就是四处求学的学士,虽说方言不同,但是文字是一样的,因此都能说一些各朝各代的官话(一般也称作雅语,听名称就知道了,一般有身份的人都会说)。
历朝历代的官话或普通话
1.周朝——河南话
秦朝的官话就是粤语。秦始皇在世时,向岭南发配及迁徙了大量的中原人,有记载的就达55万之多,由于南迁的中原人人数众多,因此基本上没有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后来秦朝人赵佗在广州建立了南越国,地域为广东大部以及广西的东部,在南越国的地域内一直讲着秦朝时候的普通话,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2.汉朝——楚国话:
汉朝成立后,刘邦统治的地方以楚国人为主,因此将原来的楚国话定为官方。
3.南北朝——平城话
南北朝时,由于中原经过了“五胡乱华”的动乱时期,由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狗,将山西平城方言当成国语(普通话),把鲜卑语称为(北语);此后成为“国语”的平城方言很快在中原成为通用语言。
4.宋朝——开封/洛阳话
宋朝的官话主要是河南开封话和洛阳话。
5.明朝——四川话
在明朝末年,发生了著名“湖广填川”。四川由于战争损失了90%以上的人口,大量的移民从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甚至广西、广动各地迁徙到四川,人口来源众多,为交流方便,采用官话沟通。所以明朝时期的普通话在四川保留得比较完好。
6.清朝——东北话
清朝入关统治全国后,采用他们没入关之前在辽东所学会的辽东方言来当官话,并加以推广。因此清朝的官话以那时东北话为官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