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薇》作者悲伤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采薇》作者悲伤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采薇》不是后世的边塞诗,但是有边塞诗的苍凉之感。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小雅思绪 - 宝贝英语

    采薇,采薇,薇菜已经长大。总是说回家,回家,又过了一年依然没有回家。有家等于没有家,为什么我不回家,享受家庭的温暖呢?

    因为我要跟玁狁去厮杀。我不眠不休,时刻警惕,要跟敌人玁狁作战。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我离开家的时候杨柳依依,家里有年迈的父母,还有一个姑娘和我依依不舍。

    可是边疆激战正酣,我不能躲在家里,必须出征尽一个男儿的本分。于是我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奔赴战场。

    我和战友们“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我们“百战沙场碎铁衣”,九死一生。

    战争结束,一将功成万骨枯。万幸的是,我还活着!

    我在雨雪霏霏的清冷天气里,走在回家的路上。

    又饿又冷,我心伤悲,谁知道我的悲伤?

    1.伤悲父母!

    离家日久,不能孝敬年迈的父母,没有我的照顾,他们还好吗?

    2.伤悲恋人。

    我走的时候姑娘像春天的花朵般美丽,像杨柳般婀娜多姿,恰似弱柳扶风。

    许多年过去了,姑娘可能已经容颜似缟。她还等着我吗?

    也许她已经儿女成群,生活幸福吧!

    希望我的姑娘不要等着我,希望她有一个幸福的家,一个爱她的男人!因为我现在这个样子已经不能给她幸福了!

    3.伤悲自己。

    自己走的时候是一个少年郎,如今回来已经身有残疾,不复当日的英姿飒爽。

    4.近乡情更怯。

    回家的路,很萧条,不似我离开时的模样。成年累月的战争,繁重的赋税,百姓的生活相当清苦,路边的买卖铺子的关门了。

    我忍耐着饥渴,害怕想象家的模样,可是脑子里总有不好的预感:

    不会断瓦残垣吧?不会物是人非吧!

    结尾:

    一个退伍老兵,跛着腿,背着行囊,在雨雪霏霏的天地中踽踽独行……

    谁知道他的悲伤……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诗经·小雅·采薇》讲的是一名战士去战场打仗,去的时候是“杨柳依依”,回来的时候是“雨雪霏霏”。说明了作者去的时间很长,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天了,自己错过了很多。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希望和平和对身边事物的惋惜。

    《采薇》一诗出自《诗经·小雅》,讲述了诗人为了对抗来侵扰的异族玁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而出去服役,无法回家。因为不知道是否能活着回来,所以也不敢向所喜欢的姑娘下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不能回家,因此心中非常悲伤。

    关于《采薇》一诗所要表达的主旨,主要有两派不同的认知。一派以毛苌(cháng)、朱熹为代表,认为此诗是“遣戍役”的诗,认为文王之时,各方夷狄侵扰,所以诗人被派去戍役,保卫国家。朱子更认为这是别人替服役之人说的话。另一派以清代姚际恒、方玉润为代表,他们否定前一派的观点,认为诗文中的“曰归曰归”“今我来思”都是表示已经回来的意思,从而将此诗解作写戍役归家的诗。

    如果按照第一派的观点,作者所悲伤的,便很明显。“载渴载饥”戍役的辛苦,在外戍边不能回家苦恼,“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由于生死未卜不能归乡迎娶姑娘的痛苦。都是他悲伤的源泉。

    但是,按照第二派的观点,作者既然已经回家,则说明行役已经结束了。他感慨自己走的时候还是“杨柳依依”的春天,一派和乐安宁,而今回来,已经是“雨雪霏霏”的冬天,不禁“触景怆怀”,面临着物是人非的环境,想起过去的大半年其间所受的艰难与悲苦,忽然悲从中来,感慨没人能知道他所饱受的身心之苦。

    从诗文的字面意思来看,显然方姚一派更加朴实客观,而第一派猜测的成分比较多。因此,此诗主旨是戍役归家,所悲乃是春去冬来戍役之久,所受之苦无人能知。

    现附诗文如下: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作者:赓瑜

    总算有人点出来了,《采薇》的情调是忧伤的。

    除了忧伤,同时有面对命运强势、个人无力抵抗或躲避而只能顺从的无奈,可能还有、也可能没有,一点点惆怅。

    因为年代太久远,也没有学习研究过,所以不能说得具体。总体上,《采薇》是一个人,也许是男女都有的两个人,也许还包括家里的长辈在内的三个、四个人,——这么说,是因为无法确定这首诗歌的人称背后到底是几个人,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就是从军的这个男性一个人,——在抒发面对不得不离乡别井去从军的命运,或者,已经身在军中时,心中的忧伤和无奈之感。

    当然,仅仅是个人的浅见,不敢说一定是正解。

    同时我想说,从生活的真情实感中生出的文字,才有感动人的力量。

    当然,个人以为,这首古风的情绪所至还不止于此,其实,今天的我们在阅读时,要在思绪和情感上达到与文字背后的古人相通的程度,不是很难的,只要你专注、安静、心无旁骛、愿意花一点时间调动好自己的内心状态。……

    小雅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