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

    其一:出得西湖月尚残, 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 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其一:清晨走出西湖时天上还挂着残月,我陪友人穿过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其二: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此诗为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题的林子芳,是诗人杨万里的朋友,曾经做过直阁秘书(负责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而杨万里时任秘书少监、太子侍读,是林子芳的上级兼好友,故,二人经常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并共同切磋诗词,因此志同道合,互视对方为知己。

    此诗,因林子芳受命福州知州,杨万里为他送行,故留下了此千古传诵的名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

    诗中,晓出~指早晨出走。

    净慈寺~应该是指杭州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的,乃西湖历史上的四大古刹之一,亦是中国著名的寺院之一。因为寺内钟声宏亮,故"南屏晚钟"成为了西湖十景之一。

    诗中所说的,碧绿色的荷叶无穷无尽,好象是一直连接到了天边,而映在早晨阳光里的柄柄荷花,则是红得特别出色…

    杨万里(1127~1206) 别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的诗人。其与陆游、范成大、尤素等为好朋友,被称为"南宋四大家",即史称"尤杨范陆"的,是也。

    杨万里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其特点是用清新灵活的笔调,将日常生活里见到的平凡景物,溶化在自己的感情之中,所以说其诗作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南屏成人英语口语学院地址 - 宝贝英语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清晨走出西湖的时候还可看到昨夜的残月高挂在天上,我陪着友人穿过绿树环绕的荷塘,走在杨柳依依的小道上。在这样的红花遍地、清凉阴阴的世界里,我们走过了南山,又绕到北山。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此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

    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杨诚斋的诗以白描见长,就这点来说,这首诗不失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上来说,除了白描以外,此诗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实相生。前两句直陈,只是泛说,为虚;后两句描绘,展示具体形象,为实。虚实结合,相得益彰。二是刚柔相济。

    后两句所写的莲叶荷花,一般归入阴柔美一类,而诗人却把它写得非常壮美,境界阔大,有「天」,有「日」。语言也很有气势:「接天」「无穷」。这样,阳刚与柔美,就在诗歌中得到了和谐统一。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这两首诗堪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之作,在诗句中似乎看不到一点点离愁别绪。

    其一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其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林子方,莆田人。淳熙年间,林子方被擢升为秘书省正字,而当时杨万里正担任秘书少监,是林子方的上级。林子方与杨万里志同道合,两人经常畅谈强国抗金的主张,一起切磋诗词文艺,成为至交好友。不久之后,林子方被调往信州担任知州,在临行的那天清晨,杨万里来到净慈寺为其送别。

    送别的时间和环境在组诗的第一首中有所交代:“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清晨走出西湖,天上还能依稀看到昨夜的一钩残月,作者与友人从开满荷花的浅池、杨柳依依的小道中穿行而过,在沁满幽幽荷香的清凉世界里,两人从南山绕到北山,走过一程又一程山水,却始终不忍分别。

    第二首中诗人选取了一个别样的送别地点——“西湖”,别样的送别时间——“六月”,别样的送别风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有这些别样的景致均是为了渲染这份别样的送别之情。名为“送”,其实是想“留”,诗人对好友的诸多情愫——眷恋、怜惜、挽留、担忧、劝诫均暗含在这些别样的景致中了。我们在赞叹杨万里的这一千古情愫之时,不得不叹服诗人用词着色、谋篇转化之高超。“莲叶”、“荷花”意象虽小,却不仅铺陈出与天宇相接的壮阔场面,还一“碧”一“红”地描画出了一副绚烂生动的图画,加之隐喻又是如此地特殊宏大,更使美丽的西湖显出别样的风韵。看似平淡的笔墨,看似微小的意象,却创造出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界。

    比起宽泛地描述送别过程,作者更倾向于集中笔墨,刻画六月西湖的特点。前两句用“毕竟”二字引领,起到加强语气、引出结论的作用,六月西湖独有的魅力,与其他季节的风光终究不同。前两句看似质朴无华,却强化了瞬间掠过内心的直观感受,仿佛脱口而出的惊喜和赞叹,在引起读者兴趣的同时流畅地引出下文。

    第一句是虚写内心感受,第二句则是实写具体景物。望不到头的莲叶与天相接,铺展出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在红日的映照下,点点荷花闪动着不同寻常的娇艳色泽。杨万里抓住荷花这一盛夏特有的景物,仅以一种意象和两种色彩,用短短十四个字描绘出一幅诗中有画、浓墨重彩的图卷。“接天”二字铺陈出空问上的气势,“映日”二字展现出时间上的维度,莲叶的绿与荷花的红凸显出色彩上的强烈对比,开辟出恢宏阔大、光辉万里的气势。

    全诗的布局跌宕起伏,虽然经过精心设计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白描笔墨,平白如话却又出人意表,以直指心灵的天真感受,营造出带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感,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艺术效果。

    南屏成人英语口语学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