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房地产行业有人说:高铁一通,人去楼空
那是过去式了,在高铁刚刚通车的时候,大城市附近的很多人借助高铁的便捷,纷纷去大城市打工挣高工资。自己的家庭可以暂时不动,自己每周甚至每天利用高铁回家看望即可。
现在不同了。一来大城市的容纳性越来越差,二来随着高铁的数量增加,大城市开始反哺周边城市。上海太成功就不说了,就说说北京。
以前的北京,是个典型的资源抽取式的超级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一个也发展不起来。这两年开始反转,以张家口市为例,一个京张高铁把张家口的房价炒到了20000多,北京人把张家口当做了夏天避暑冬天滑雪的度假区;再以保定为例,保定的汽车产业园几十万亩,吸引了北京现代等大批车企和配件生产,这带来的产业和人口,极大的促进了保定的房价;再来一个雄安新区也是把高铁先行,带来的就不可估量了,其实这也是北京向外发展的一种方式。上海广州都是以市场的方式向周边扩散,北京是以政治方向作为发展的动力,这是大城市的自身功能决定的,无可厚非。
所以说,现在不再是高铁一通人去楼空了,而是需要改变开发思维,适应新的发展形势。那些说因为高铁带来房价跌的,一定是前期没有定好位,说葡萄是酸的。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现实的情况也是这个样子的。有一句话我们大家很多年前经常听到,要想富,先修路。做为高铁同样也是路,为什么高铁来了以后,反而中小城市人去楼空了呢。
高铁是铁路的升级版,在当时还没有高铁的时间,那个地方有火车站那个地方经济就较好,每个城市的政府与人民为了让铁路经过自己家乡,都是拼尽全力去争。高铁时代来临的时候,中小城市为了能有高铁站落在自己的家乡,那是上到国家部委打探消息,下到人民群众造势, 只有高铁来了自己的城市,那就是无上的光荣。
高铁来到了中小城市,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可最后确发现并没有为当地的经济注入更大的活力,反而是让城市的人口不断减少,这大概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果。高铁为什么反而让一些城市人去楼空呢。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造成的,小时候我们做为农村总想到集镇去转一转就叫开了眼界,当长大后国家经济也发展了,特别现在的年轻人学历也更高了,对于生活与工作有了更多的追求,而且大城市的收入与发展更能吸引大家前往,大城市也给了大家更多的拼搏机会。高铁一通,大家去往然后一个大城市也更方便了,大家对于家乡外面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多了解的机会。
当越来越多的中小城市人群发现高铁去往的大城市更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的时候,大家也就努力地走向外面,家里的亲人觉得现在有了高铁,大家互相走动也更方便,所有高铁带给中小城市是吸血,而不是造血。一个城市不是有了高铁就后发展,更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好的政策,好的服务,才能让让高釿带给城市活力。
高铁是我们的国家名片,但中小城市有了高铁,更应该但借着高铁的快,借着高铁的稳,借着高铁的方便,改善自己地区的投资环境,让高铁发挥经济作用,不再出现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的现象。
高铁一通、人去楼空,确实在我们国家存在,高铁能够产生促进人口的跨城市流动,飞机是长途旅行第一选择,高铁是中短途旅行的第一选择,高铁促进了人口向一二线大城市流动,向经济发达城市流动。
举个我身边的例子,之前我有同事他生活在苏州,在上海工作,每天乘坐高铁往来于苏州和上海,但是他每天出门比我晚但是比我早到公司,什么原因?苏州和上海之间的高铁班次很多,苏州到上海只要几十分钟,而且公司是在虹桥火车站附近,这样只要下了高铁之后,基本上步行就可以上班了,肯定比我坐地铁要快。
高铁让三四线城市或者是中小型城市的人口向一二城市流动,这对一二线城市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对三四线城市来说,虽然说提高了当地的交通水平,方便了人们,但是对当地的经济来说,长远看不一定是好事。
我国城市发展模式分为三段,第一段靠政策,哪个城市的政策好,哪个城市的发展就很好。计划单列市、沿海城市、经济特区等发展的都很好,第二阶段靠什么呢?靠招商融资、靠投资,哪个城市能够吸引的资金更多,有钱好办事,这个时候这个城市这个发展很好,这个和国家的发展的模式相同的,这个时候是投资驱动经济发展。所以这个阶段中部城市崛起了中部。三个阶段是靠人口,我国的经济模式已经转变成靠消费去推动经济的发展,消费核心要素是什么?是有人才会有消费,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一定是人口的竞争,哪个城市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哪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就更好。我国的人口的增长已经放缓,未来老龄化严重,哪个城市的吸引年轻人口更多,这个城市的活力就更高,这个城市发展的潜力就更高,这个很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高铁一通,人去楼空指的是经济不发达的地区,通了高铁之后人们去往大城市方便快捷,你在大城市工作、在小城市生活,这个现在已经普遍存在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北京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