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地利正步的来历
  • 大学生阅兵仪式前导词
  • 中国的阅兵式很壮观,有人知道解放军走正步是从哪里学的吗
  • 奥地利正步的来历

    正步最初是普鲁士军队在19世纪初期在阅兵中使用的。如今,各个地区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均为,每个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着地用力,队伍遵循一定节奏整齐前进。

    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爱尔兰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18世纪中,在由弗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正式升级为“正步走”。英语则称这种步法为“鹅步”。正步的发明人是德国人,应用于普鲁士军队。

    大学生阅兵仪式前导词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瞧,现在正迈着雄健的步伐,昂首向主席台走来的是商务英语系16连军训代表方队。修身、强体、博学、感恩,无畏,果敢是16连的风格,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带着期盼,开拓人生,进取向上。军训以来,他们“一丝不苟争当训练标兵,意志坚定勇于迎难而上”,严格要求,刻苦训练。看!那挺拔的军姿,整齐的军容,威武的军威,他们向我门展示了商务英语系敢为人先、拚搏进取的精神!他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展现了"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军训成果。他们股票家时刻准备着,用青春燃烧希望,用豪情点亮理想。那整齐的队伍,飒爽的英姿,刚毅的面庞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他们坚毅的决心!

    军旗列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口号声声,奏响了进军的号角。闲云经过朝阳的照耀,演绎出朝霞似锦的绚烂,16连就如那一轮初升的红日,时刻准备迎接黎明的曙光,来迸发出炫目的光芒!瞧,他们举手间展现出勃勃雄姿,眉宇间透露出必胜的豪气,商务英语系的同学们,努力吧!胜利的旗帜正向你们招手!

    中国的阅兵式很壮观,有人知道解放军走正步是从哪里学的吗

    张发奎回忆录有提到,当时请的德国顾问教的,当时还很多人反对,虽然好看,但是因为德军穿皮靴,国军穿草鞋,走不出那个气势…再后来我军起义后也一直沿用改良至今,……反而抗战后期国民党军经美军训练后学了美军的队列动作,变掉了。

    解放军的队列动作是根据中国人自己的身体条件自己总结出来的。其中刘伯承元帅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阅兵用英语怎么说读 - 宝贝英语

    开国大典中的队列动作就是各种样子都有。

    中国军队的队列动作一开始并不统一,象中国近代军队的始祖袁世凯的北洋军,北洋军的队列动作是学德国的,但是当时各地都在编练新军,请的外籍人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所以队列动作也不是很统一,这种情况到了建国前后还是这种情况,在开国大典的纪录片中,参加阅兵的解放军的队列动作就是不一样,象海军的步伐就是英国的步伐,而一般的步兵部队就是类似于日军的队列动作。

    刘伯承元帅是对于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着力非常大,具体到队列动作上,朱老总、聂帅、彭老总都是高度重视,在制定解放军的第一代三大条令时,几个老帅都是高度关注。

    队列动作是在队列条令中具体规定的。

    在五十年代开始的“正规化建设”中,队列动作也是作为正规化建设的一项内容,也在当时的政策制定者的考虑范围之内。其中,刘伯承元帅根据中国人的身体特点以及参考了其他国家队列动作,设计出来现在中国的这种队列动作,并且在1951年第一代的《队列条令》中规定下来。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步主要是徒手、辟枪刺、挎枪,而徒手踢正步难度最大。吸收了德式和苏式的优点,但又区别于任何国家的军队正步,踢出了中国特色的军人正步。要求横看竖看斜看摆臂踢腿枪刺摆头等都是一条线。一个军人和方块队没有3个月至半年以上强化训练是难成型的。

    只有经历过这种训练和阅兵的人才知道,其中要求是很严格的。

    军队当中的“正步走”,主要是指队列在行进途中所使用的一种步法,在英语当中的意思也叫“鹅步”,就是说能够像大鹅一样“昂首挺胸阔步走”。

    “正步走”的根源实际上是欧洲民间的一种舞蹈,到18世纪中期开始,普鲁士军队首次在阅兵式当中使用了这种步伐。

    因为正步走能够刚劲有力的展现出军队的气质,所以普鲁士军队在阅兵中公开使用后,其他国家的军队中纷纷学习这种队列行进的步伐,“正步走”也由此逐渐传播到世界各个国家。

    到后来,“正步走”也在各个国家当中得到演变,比如根据人种身材的不同,英国演变出了“英式正步”、苏联演变出了“苏式正步”等等。

    而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同样也沿用了普鲁士时期的“正步走”,并且成为了德国武装力量标准的队列行进步法。

    到之后中、德两国展开的军事合作中,“德式正步”也随着德国教官传入到我国。

    而在建国时得开国大典阅兵中,我国军队所使用的是“苏式正步”与“英式正步”,海军方队所使用的就是“英式正步”。

    但是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之后,我国军队立马就发现了“苏式正步”与“英式正步”并不适合我国军人,并且还提出了三军行进步伐必须要一致、制度必须要统一的观点。

    所以,在多方讨论之后,我国军队决定放弃所使用的“苏式正步”与“英式正步”,转而使用由“刘帅”亲自制定的步兵操典。

    在“刘帅”亲自制定的步兵操典中,我军正步就是基于“德式正步”为基础模板,并且还参考了一部分“苏式正步”加以改动,最终演变出了符合我国军人特点的“中式正步”并沿用至今。

    我国军队所使用的“中式正步”的规范姿势标准细节,当时是由“萧克”将军亲自制定的,并且“萧克”将军还为我军编写了“内部、纪律、队列”等三大条令。


    “军器战位”

    阅兵用英语怎么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