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翻译题句子成分知道还是不会翻怎么办
作为一个翻译硕士专业的毕业生,目前正在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我想我比较有资格回答你这个问题。
想要做好翻译题,需要考验你的词汇,语法,语感等综合能力,光知道句子成分只能说明你语法学的还不错,那么翻不出来可能就是词汇量不达标,语感不行,或者母语表达水平不好。做好翻译不光要求你的英语好就可以了,同时中文能力也要提高,毕竟能理解英语的意思,但却不能流畅的用中文表达还是得不到分数的。
翻译里面有很多翻译方法,其中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方法。在一般的英语考试试卷中的翻译类题目,直译的情况比较多,直译过来之后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调整通顺,基本就差不多了。一般说到考研英语的是指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而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四年能够一直坚持学习英语的人相对较少,普遍欠缺的是词汇和语感,要解决这个问题平时就要多读英语刊物,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出声读而非默读,遇到不会的单词赶紧翻词典,并整理在笔记本上,定期复习。
有什么英语学习方面的问题也可以私信我哦,还会不定时的为你推荐英语学习资料和咨询!
单词认识,成分知道,就是翻译不对。可能因为你不知道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谁修饰谁。以下是两个这两年的考研真题的翻译的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But even 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speakers expands further there are signs that the global predominance of the language may fade with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2017年考研真题)
句子里有三个动词/系动词 expand,are和fade,所以本句由三个句子组成:
余下的任务,就是分清这三个句子模块间谁修饰谁了。
but even as的存在,说明1和2之间是让步关系,1是2的状语。
宾语后的that的存在,说明这是个定语从句,3作为定语修饰sign。
那句子的结构就是:
整句的意思是:即使说英语人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仍然有迹象表明,英语的全球统治地位可能逐渐消失。
But the force of geographic conditions peculiar to America, the interplay of the varied national groups upon one another, and the sheer difficulty of maintaining old-world ways in a raw, new continent caused significant changes (2016年考研真题).
句子里只有一个动词,caused,说明虽然长,这只是个简单句:
Something cause significant changes. 一些事物引起了显著的变化。
哪些事物呢?
所以,可以判定,2和3是1的同位语,对1进行解释。逻辑关系如下:所以,整句的解释是:美国独有的地理条件的力量,包括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在一个新的,原始的大陆维持旧的生活方式的纯粹的困难,引起了显著的变化。
化简后就是,力量引起了变化。
按照题主所说,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翻译的技巧,更本质的在于词汇量不够,一个单词不会可以通过推理猜测,如果句子里的生词太多就会降低翻译的正答率。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要持续进行词汇量的积累,这是基础。
做翻译题时不求信达雅,但最基本的本意要翻译到了,才不至于失分。
以上,希望对你有用。
对于翻译句子很多人都说句子成分看的懂了,知道什么结构了,就会翻译文章了,这种说法是基于你有很好的语感和词汇量的基础上。就好比你建一座房子,光看懂图纸了,没有水泥砖瓦,你拿什么盖,脑子里想吗?我的观点是这些基础的东西更重要,看不懂图纸的人照样可以盖一个茅草屋子,而能看懂图纸的人则会盖成宏伟的建筑。现在的你还不会走就想跑,岂不摔跤?放到英语里,懂得句子成分能让你翻译的更好,达到信达雅的效果,就像看到日落能想起“落霞与孤鹜齐飞”而不是好大一群鸟啊!
所以不要一味追求这种高大上的成分,我就不懂句子成分,语法什么的,但我照样可以看英文文章,这里有中东西叫做语感,你读的多了,词汇量积累下来了,当你读文章时有些不知道的词语也可以联系上下文猜出来了,这才是你目前需要练习的,等你不满足你直白的翻译时,再加上你对句子成分的理解,那么文章的翻译你就可以出口成章了。这时候你就不只是停留在翻译这一菜鸟的级别了,而是跨入了一个新世界,这时你可以完全借鉴他们写文章所用的方式,结构,语法等等,自己便可写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像语文作文一样,小学生与高中生的差别。给你的建议是先下苦功夫,多读文章,练语感,积累词汇,做好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