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嘴瓢说错的话,能否分享一下
一、我老公出差回来一本正经的对我说:媳妇儿,我在火车上(卧铺)整双一丢袜子。我应该是听懂了,好像还有点没懂。
二、我怀孕的时候,午休时候好朋友陪我在单位院里溜达,那时候单位没有围墙,她突然指着马路上经过的大货车说:姐你看,那个车kuai(一声)的可真kai(四声)呀!
三、午休时间,我们都在那玩手机、电脑,一个同事趴在桌子上休息,他怕有人打扰提前把门锁上了,结果总有人敲门进来,他终于生气了,说:下次谁开门我也不敲了。
看到提问,我有问必答君就想起那件事,就想乐,怪有意思的。说给大家听听。
那件事说的是——
一个卡车司机让一个嘴瓢的装卸工指挥倒车,嘴瓢的装卸工拉着长音儿指挥着司机倒车:倒——倒——倒——……
司机呢,司机根据“倒——倒——”的口令一点一点地倒着车。倒着倒着,司机听到“倒——倒沟边啦!”然后是“咕咚”一声,司机感觉情况不妙,立马踩刹车。心想,坏了,十有八九倒沟里了。
司机关闭油门下车一看,嗯!卡车的后轮子果然在沟里呢。
司机呢,司机气坏了,气呼呼地对那装卸工大声喊:看着快到沟边了,为啥不提前喊一声?
那装卸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已经提前了,我已经喊出倒——到沟边了,是你反应慢,能——能怨谁,怨——怨我吗,
司机无奈地说:怨——怨我,怨我行不行……
二十多年前,我镇的教师在镇礼堂召开庆祝教师节大会。有一位镇领导侃侃讲话,其中引用了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结果念成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于”。台下的听众一时哗然。原来当时的稿子都是秘书手写,秘书手误把“干”写成了“于”,而镇领导没有发觉错误,结果导致了笑话。
多年前,在中心小学组织的庆祝六一儿童节大会上,有一位教师代表辅导员讲话,由于紧张嘴瓢,把“小朋友”说成了“小盆肉”,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1.俺老师,初中班主任,有一次开班会,本来想说“生活就像爬大山”,不知怎的,嘴一下飘了,说成了“生活就像爬dan”[笑哭][捂脸]
2.俺闺蜜,有一次我们讨论做美食,她说她会做一道菜,用煮熟的鸡蛋,去掉蛋黄,填上肉馅,然后用面封口,油炸。然后她就说飘了嘴,说成“用布封口”,我就一脸懵,吃顿饭还得搭上块布,主要谁家里有布啊这年头[笑哭][捂脸]嘴瓢了说的真好玩啊。
3.俺同学,她家乡话,给土豆叫“地旦🥚”。不知道有没有一样叫法的宝宝。仅这个名字就挺有喜感[大笑]。她有一次说的更喜感,她说她最爱吃的菜是土豆,可能当时又想说普通话,又被家乡话所左右,嘴一飘,把土豆说成了“土旦🥚”,差点没把俺笑死,啥叫“土旦🥚”啊[捂脸][笑哭][笑哭][大笑]
不得不说,嘴飘的时候,真的挺有意思,说搞笑了还没事,哈哈一笑就完了,万一哪天嘴飘不小心说错话,那可就完了,咋解释也解释不清楚了啊。所以啊,说话慢点,想好了再说,为了避免尴尬和误会,我们也不要着急忙慌的,稳住[笑哭][捂脸]
1、某日,在菜市场,见有人卖章丘大葱,看到大葱又粗又长,便对老婆说,“看,这粗真葱!”老婆听后大笑,卖葱人不知就理,还以为自己怎么着,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看了半天,没有问题,再抬起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我们,不知如何是好。
2、某天早上,一出门见到大姨,手提着菜篮子去赶集。我张口道:“赶姨呀,大集。”话一出口,面红耳赤,哈哈。
3、无独有偶,那日一出门,正遇到大姑去上班,我嘴里也来得快,“上姑呀,大班。”哈哈,哈哈。
4、那天陪朋友去看瀑布,兴致正浓时,有朋友打电话来,问在那里。我神采飞扬地大声嚷道:“我在外面呢,你快来看看吧,这里有条大破裤!”语一出,所有的游客全回头来看我,此时,我的魅力远远超过了那条大“破裤”。
5、有了宝贝儿子,有人提醒,起名字一定要按生辰八字,她一脸严肃地说,“一定要起个好名字,找个人看看,什么天支地干得……”,我问什么,她还“天支地干”的没完。晕。
6、那日,公司给新进的职工培训,站在讲台前,教室里人声鼎沸,我只好拍着教桌大喊:“同学们,安课,上镜(静)啦!”话一出,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分钟之后,学生们全笑到桌子下面去了。
7、夏天,下班刚出门,风雨大作,我家住的近,抬脚向家跑去,边跑边对楼前蔽雨的同事大喊:“吓(下)跑啦,快雨”。说完,一遛烟便没有了影踪。
8、其实,像这样的事,并非我的专利。记得前几天,天气转冷。岳父在我家,想点上炉子喝茶水,便一个劲地说,“天冷了,点上茶叶喝炉子。”老婆听后大笑,我还不太好意思笑,把个肚子给绷得直疼。
9、家里老爸说,邻居小王,秋风去山上,见树下叶落一地,想用耙子耧耧,便对他爸大喊:“爸爸,给我耧子我爬爬(耙耙)!”。老爸说,小王的老爸老王,小名叫“耧子”。
10、其实,要说最有创意的还要算我的邻居赵大爷,那日,他牵一头牛到墙角上栓,问他干什么,他幽幽地说:“我栓住太阳晒晒牛。”多富有诗意呀,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