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学的老师上课没人听
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一是学生方面,有一些学生考上大学后,以为完成任务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反正好与不好,老师和学校都给毕业,拿个毕业文凭就可以了,甚至这些人来读大学只是为了镀镀金,然后拿个高学历回去,就可以凭借父辈的权势,找个好单位工作。另一些人上大学后极度的放纵自己,自甘堕落。更有一些本来就蒙得上大学,水平达不到。因此这些人都容易对老师上的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
二是老师本身的问题,大学本身的知识比较深奥,老师讲的多,再加上学生缺少参与的机会,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话单一枯燥乏味,没有能把深奥的问题变成有趣的东西来讲解,不引发学生兴趣,故而很难得到学生的喜爱。
有的确实是浪费时间,我就以自己的大学经历为例子。吐槽一下部分老师。
光讲PPT,理解还得自己百度
想起以前的一些专业课,老师上课就跟定点定时打卡一样,感觉念完PPT就算完事。有一次讲逻辑把自己都绕晕了[捂脸]但是作为学生又不敢质疑,所以有的实在不懂就百度。
其实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感受,之前某位up发表了《大学:大不了自己学》视频中也吐槽过。真的就念PPT不解释概念。
这一点,评论里面有网友也有很多有共鸣的,最搞笑的是上课放视频,视频里的老师也在念PPT。[我想静静]直接一个“好家伙”脱口而出。
然后有人道出了真相,归根结底还是考核问题。
其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清楚地记得大学里有个老师提到他经常凌晨还要在那里做论文,为什么用“做”这个字,因为一篇论文不是光凭空写一写就可以,还要很多实践报告。所以真的不怪一些大学老师为什么不研究教法,那么累谁还有时间。
聊家常水课,讲重点一带而过
这不得不提一下我们那位心理专业课老师,想想就无语,天天在讲台上讲她孩子和老公的事情。每次记着笔记,她一开口说“我们家……”,同学就心照不宣直接拿出手机刷消息了,因为真的不感兴趣。
好像基本都会有这样一位老师出现[泪奔]
学生不够自律,玩手机
其实大学里面大部分老师还是很专业,比较负责的。我记得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的老师每次上课总是补充讲解很多名人故事,而且在讲重点知识和稗官野史之间总是能做到很好的转换。课堂一松一驰,一点也不累,最喜欢就是上他的课。
还有很多网友也评论到一些不可错过的好老师。
那为什么大学老师负责的情况下,学生还是不听呢?
因为手机诱惑力太大了,多少人上课都被牢牢捆绑住,特别是普通大学的学生。
效率低,不如自学
这一条是针对学霸的,由于我是在普通大学,暂时感受不到。[泣不成声]
其实上课听不听,无论哪个学段,什么时候都是师生双方的事情。大学本来就不是很初高中那样被老师“按”着学的,有相对的自由空间,至于怎么看待这种自由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曾经去师范大学招聘毕业生并遇到过这样位学生,她告诉我大学时,某科老师的课从来不听。因为大家都知道此老师上课就是拿他自己的书读,考试反正大家都过。从开始上课一直读到下课。所以同学们一上课就睡觉,一觉睡醒往往老师正好读停,也就下课了。
主要是老师的讲课水平不高:真正能把教材理解得非常精透的人很少,做不到讲解透彻、深入浅出、生动幽默、机智灵活、态度和蔼、平易近人。本来聪明人就很少,也就是说真有教学能力的老师很少,更重要的是:现在职称工资只看老师们的课题和发表的论文,根本不看教学水平,所以老师们普遍没有提高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再有教学水平也涨不了半毛钱的工资。这种做法太不可思议了。教学才是学校的主业,教学能力才是老师的核心才能呀。
不是说科研不重要,而是因为真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凤毛麟角。如果遴选一个50万人双向匿名审稿的专家库,999‰的学术垃圾都就原形毕露了。两篇论文或两篇小说或两首诗歌,很多中小学老师都能判断出哪个好、哪个不好,所以,即使遴选一个100万人双向匿名审稿的专家库,也没有任何问题。只有这个办法,才能杜绝一切学术垃圾和学术腐败。如果现有知识体系可以分十大门类的话,每一门类的从业者也有100万人,那么,每个门类遴选出十万审稿专家,没有任何问题。十个门类加起来一共100万人。
一个人一辈子能写一篇真有价值的文章也很罕见。因为真有学术研究和科学发明才能的人只占百千万分之一啊!能否出真正的科研成果可遇不可求。说实话,怎么能对可遇不可求的事情提出硬性要求呢?极个别女人生了双胞胎,能逼着所有女人必须生双胞胎吗?爱因斯坦一辈子也就写了11篇论文。对老师们的论文提出字数和篇数太多不合理的数量的规定,太荒唐了。做这些规定的人都在说梦话吧?是外星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