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政策是什么意思?简单明了的解释,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所谓量化宽松政策,是美国政府在2008年对应对经济危机提出来的,说白了就是拼命印钞票。拼命印钞票的结果就是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不过,美国人命好,美元是全世界通用的货币,印多少都由全世界替他埋单。这样的后果就是让美国人占了很大的便宜。打个比方说,以前我借10美元给他,在当时可以买10斤米。但货币量化宽松后,货币贬值了,物价飞涨了,同样的钱只能买5斤米了。如果现在让美国还钱,他应该还20美元给我们,跟以前的10美元才算是等价交换。可实际上他还给我们的还是10美元。虽然在数字上看是平等的,但从实际购买力看却差了一大截。有人说了,他印我们也印,谁怕谁啊!唉,咱们跟人家还真是无法比,人家印多少都由全世界替他埋单,我们只能自己消化。要是我们也拼命印钞票,那我们的钱就不值钱了。大家不信的话可以想一想民国时期的金圆券和现在的津巴布韦货币。如果光看数字的话,现在的津巴布韦人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富裕”的,他们个个都是“亿万富翁”——想想那张面值100000000000000元却只相当于我们20元人民币的津巴布韦货币,你就知道津巴布韦人有多“富裕”了。
回答这个问题得一步步来,先把什么是量化宽松给说清楚。
我们要知道调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两种政策
一类是财政政策,由财政相关部门制定,主要通过调节税率和调整政府开支等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
另一类呢也就是我们熟悉的货币政策,它由中央银行通过价格手段(降息/加息)或者数量手段(提高/降低准备金率)来调控货币供应量,促进消费和投资。
例如,美联储之前就通过实施紧急降息至0的利率操作来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但如果利率已经接近0,经济还是疲软,这时该怎么做呢?
那就是这个打破僵局的大招:量化宽松政策(英语名称叫做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
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非常规之处在于“量化”,即不通过利率调整货币供给这种间接方式来增加市场流动性,而是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来直接定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变相印钞”,目的就是向市场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
那为什么说是“变相印钞”呢?
因为央行并不需要真的去印钞局印制数以十亿计甚至是百亿计的纸币,而只需要在其资产负债表的两端凭空造出数量相等的资产和负债,整个过程只涉及会计处理和记账。
量化宽松的传导机制
01
说起量化,上文也提到就是美联储通过买国债证券之类的资产来给市场撒钱。它的传导原理其实也很简单:
一方面央行可以发行货币,但是只能购买金融资产;而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可以购买商品和服务,可以向人民送钱,但是无法印钞票。
于是为了刺激经济,央行和政府便开展了密切合作。央行用这笔钱购买政府债券,其实是把钱借给政府,使其能够把钱“撒出去”。后来,央行也不仅仅购买政府债券,慢慢延展到公司债券、房地产信托、机构抵押证券等。
这些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后便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低利率刺激了消费和投资,推动商业发展。商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最终达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02
宽松比较容易理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降息”,即通过降低各个银行资金的借贷成本来促进市场流动性。
总结来说,量化宽松是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来增加货币供给,从而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
量化宽松有何影响?
既然量化宽松是央行在市场危机之时采取的“力挽狂澜”之举,那其对经济的贡献到底是正还是负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通过给经济注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
但另一方面量化宽松政策从推出之时起也饱受争议。例如,量化宽松会容易造成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还可能会导致更大程度的贫富差距,甚至还可能会引发货币战争。
所以,量化宽松这类非常规货币政策不到万不得已各国一般不会轻易启用。
风险提示:文章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文作者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