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初中仁爱英语
关于仁爱版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练习题,我都喜欢,但是有些是特别喜欢。
比如听力训练,练习时既可以一遍听又可以一边跟着朗读,还可以记笔记,这样不仅仅是做听力练习而且又学习了英文中的经典句型,为写英文作文打基础,对于有些喜欢的句型和段落跟着多读几遍,争取背诵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形成语感。
仁爱版英语练习册推荐
以下是一些仁爱版英语练习册推荐:
1. 《仁爱英语同步练习册》:与仁爱版英语教材配套,内容紧扣教材,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
2. 《仁爱英语单元同步练习》:按照单元进行划分,包含词汇、语法、阅读、写作等多个方面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英语知识。
3. 《仁爱英语阅读练习册》:包含丰富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
4. 《仁爱英语听力练习册》:通过大量的听力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5. 《仁爱英语口语练习册》:通过各种口语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仁爱版英语练习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册进行练习。
我推荐《牛津英语同步练习册》。这本练习册涵盖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适合不同年级的学生使用。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英语能力。
练习册中的题目设计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练习册还配有详细的答案解析,方便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错误。总之,这本练习册是一个很好的辅助教材,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还是很容易的,意思是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仁”的体现。
原文出自于《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
说颜渊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仁义的人。
孔子说:要战胜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节,这就是仁。只要每个人自己做到了克己复礼,那么天下人都会成为仁义之士。仁义是靠自己去做的,难道你还想我来帮你吗?
颜渊说:老师您具体点。
孔子说:凡是不符合礼的事情,就不要去听、去看、去说、去做。
颜渊说:懂了。
克己复礼
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对孔子“仁义之道”的最好解释。
克,古文中是攻克、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战胜自己。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咱们都问问自己,能战胜自己吗?
对金钱的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食物的欲望,西方人讲“七宗罪”,分别是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概括起来,这都是人的欲望,有几个人能战胜自己呢?
中国人讲“心魔”、“心贼”,跟西方的七宗罪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明朝王阳明说:
“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这也就是说欲望难除的意思。
孔子回答,要战胜这些欲望,就要记住四句话,分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克己的方式,重点在于一个“勿”字。
合乎于礼,其实就是合乎于理,克己的目的是复礼,实际上就是让事情归于合理化,世间万物,只要合理,那就是礼。
宋朝朱熹说:
存天理,灭人欲
这句话的争议在此不谈,但这是对克己复礼思想的一种解释,所以他又说:
天理人欲,相为消长,克得人欲,乃能复礼。
该怎么做?
那么,要怎么做到克己复礼,从而实现仁呢?
自觉而自愿,自主而自动,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准则,做到“四勿”,你就是个仁人君子啦!
这句话出自《论语 颜渊》,原文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文学史上,《论语》是作为一本主要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由于是后来记录的,并非是孔子一说出话就记录下来,所以《论语》里的内容多是孔子弟子记载下来的,许多都是直接可以代表孔子思想,以及阐释儒家思想的话,这句就是论语中颇为著名的一句话。
原文翻译:颜渊请教孔子,什么是“仁“的涵义。孔子说:以修养自我的途径,亲身实践恢复礼乐社会的行为,从而走上正途。一坚持如此,日日如此,你如此,天下如此,礼乐社会恢复了,天下就是”仁“的天下了,这大概就是”仁“!”仁“,在于自己,与他人无关。
笔者对于孔子的原文做了一些阐释性的翻译,大致的意思是,做到“仁“的方式,就是儒家的”修身“。但是孔子有一个独特的思想就是因材施教,所以这里仁的涵义是针对个人的,到那时我们不妨将他视作”仁“的内涵在个人的方面。
1、 怎么“克己“?
孔子和曾子有一个有趣的对话,于是有了“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的说法,这也是孔子待人之道的另一种说法,何为‘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就是说,自己做得到了,也想让别人达到,当然,这个别人,是指的自己生变得朋友,而非小人。何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能处处为别人考虑,设身处地去着想。这样子修养自己,除了自己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别人的也得到了规范,人人得到了规范,社会就完美了。
2、 何为“复礼“?
在孔子看来,礼,除了指社会上的礼数,还是指人的外在表现,可以说,“克己“修养的是内心,”复礼“则是自己修养的外在表现,两者是互为表里的性质。这就可以参考孔子文质彬彬的中庸之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