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重用的孔子作文
大家都知道孔子有”七露”,眼露、鼻露、耳露、齿露,虽然不那么英俊,但这丝毫不影响孔子在我心中的地位。我心目中的孔子是一个伟大的圣人。通过《论语》的记载,可以看到一个真实鲜活的孔子,看到他的豁达、风趣、积极、率性、无私,看到一个真性情的不朽的孔子。
孔子是鲁国人,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他的一生,是坎坷曲折的,除了在鲁国短暂做过官之外,以后总是奔波在,求仕的路上。
他在现在的淮阳县境内,被围困了九天九夜,差点饿死。
他矢志不渝,想给各诸侯国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实现天下大同的最高境界。
可惜,当时春秋时代,诸国纷争,推崇武力,他后来始终不受重用,于是退而讲学,成为了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所谈的九种美德作文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大意是说,君子應在九个方面多用心考虑:看,考虑是否看得清楚;听,考虑是否听得明白;脸色,考虑是否温和;态度,考虑是否庄重恭敬;说话,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考虑是否认真谨慎;有疑难,考虑应该询问请教别人;发火发怒,考虑是否会产生后患;见到财利,考虑是否合于仁义。
吾与点也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观点,写一篇作文
体现了孔子向往和平的观点
春秋之际,礼崩乐坏,天下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动乱不堪的状态,曾点理想是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于沂河,舞干舞台,歌于田野,这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孔子说吾与点也,即是对曾点理想的肯定,也是自己对太平盛世的撞景,更是孔子和平思想的体现。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了一个孩子掉进河里,就奋不顾身的去救,孩子父亲送她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大家议
这不能说是贪,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说这是贪。
接不接受他人的酬谢并无关乎对错,只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想不想接受,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孔子学生做事是出于好心,而那人也是出于内心的善。
这比那些看到别人有丰厚酬谢采取做所谓伪善行的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