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如何才能《小欢喜》

《小欢喜》中活出真自我的人,都是人生赢家。


英子在学校里是学霸,喜欢航空航天,尽管父母离异,仍不失为爸爸面前的小公主。

英子与妈妈发生分歧时,英子稍有违拗,母亲歇斯底里,大喊大叫,英子只有强颜欢笑。

妈妈为了让英子高兴,带她去看电影。英子为了让妈妈高兴,即使已经看过却迎合妈妈又去看。

英子兴致勃勃的讲述影视剧情,被妈妈发现,说看第二遍电影是浪费时间,英子委屈地说:我想让你高兴。

我命由我不由天英语口语 - 宝贝英语



影片中英子,只要惹妈妈不开心,就懂事的去向妈妈认错。英子说“我错了”已经成为下意识的了。因为人的行为都是遵循着潜意识的,完全没有自我。

我们每个人都喊着做自己,却在生活中常常丧失自己。精神分析学家讲过真自我和假自我。

真自我的人,她的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的人,她的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英子的妈妈表面上看上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其实是希望孩子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转,催生了英子的假自我。

以至于英子在和爸爸和小梦阿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要告诫爸爸不要对自己太好,否则阿姨会不开心。


电影《哪吒》中,哪吒以自己的感受来构建自己是真自我,如片中所展现给出来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自己说了算。

那是一种心痛,一种震撼,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决心。

尽管自己身上披着的战甲,是寄托了父亲的希望,自己的身份被人认作是早该诛灭的海妖,正如哪吒那样:管他呢,我命由我不由天。

当电影散场之后,很多成人默默的逝去眼角的泪水,被感动的是曾经和哪吒一样,生活中的诸多枷锁,阻碍后的自我解脱。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被人不理解,不认可,有些人选择了放弃,也有些人努力的坚持着,活出自我的人,更让我们敬仰。

想要找回自己,从关注自己开始,身心联结感受身体,聆听内在需求,所有的思想、观点、信念、判断和愿望割裂,让思维松弛下来,进而深入潜意识,发现真实的自己。

遇到问题时,不会有下意识反应。从觉知到自己愤怒、羞愧、委屈等情绪开始,遵从自己的感受。


挑战以前从未涉及的领域,尝试以前没有勇气迈步的一步。找回自己,慢慢改变,逐渐会活出自我。

《小欢喜》中的三个家庭,可以看到中国大多数家庭的影子。

最重要的是,剧情做到了扎根于现实。

现在的现实题材电视剧,为了加大冲突,增加看点,经常出现学生跳楼,家庭破产等一系列狗血的操作。

而这部剧虽然一直在展示不同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但并没有想要塑造性格过度偏激的孩子或父母。

剧中的父母懂得做改变,孩子也在不断成长,生活这门课,每个人都在努力学习。

剧中仅仅是一些小细节,你都能感受到这部剧充满着生活气息。

在故事的开始,作为职场女性的童文洁,在办公室放了一双拖鞋,这个细节就引发了许多女性的共鸣。

童文洁在车里教训儿子,方圆打来电话时来电显示上写的是“他爸”,表现出现在很多夫妻有了子女之后开始从孩子的角度称呼彼此。

宋倩一心期望英子能考上清华,连帆布袋上面都有清华大学的logo。

季杨杨妈妈刘静的手机壁纸,是扮演者郭子凡两年前的照片。

更别说董文洁十分口语化教训儿子的台词已经刷遍朋友圈了。

这种生活的味道更让大家在看剧的时候才有很强的代入感和共鸣。

它虽然讲述的是升学压力这个沉重的议题,但它又通过剧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带给人一种平常与真实,就像这部剧讲的是我们自己的故事。

这里还必须夸夸剧中家长的演技,他们的努力也使得整部剧更优秀。

黄磊还是一如既往的顺畅,自然,值得提的一点是,他还是本剧的编剧。

而陶虹和沙溢的对手戏,绝对是本剧精彩的看点之一。

强势的前妻,牛皮糖一样的前夫,这两人放在一起就互怼不停,拥有着奇妙的化学反应。

“国民媳妇”海清与银熊最佳女演员奖的咏梅也自然不容多说。

记忆犹新的一场戏是:

当童文洁和刘静得知自己的孩子要被劝说着留级时,妈妈们再也顾不上面子和架子,苦口婆心希望学校能重新考虑。

两位演员把那种心里担忧但是面对老师又得小心翼翼的的状态演绎得十分贴切。

总的来说,演员、剧本、立意都优秀,这样的国剧真的不是很多见。

更重要的是,除了应对高考这一难关,我们总能从剧中孩子与父母的相处之间折射出自己的影子。

如果说之前的《小别离》探讨的是父母面对子女的别离,那《小欢喜》就是在是探讨父母与子女在磨合过程中的成长。

几个鲜活的家庭,均是中国家长的缩影。

所以强力建议《小欢喜》这部剧要全家人一起观看。

就像导演汪俊所说:“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放下焦虑,欢喜应对人生每一场考试。”


我命由我不由天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