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高考分有900分吗
应该没有。高考是我们国家独有的考试招生政策。如果是标准分的情况下,可能有单科900分或总成绩900分,但现在很少采用标准分。
其它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与我们国家不同,赋分也不一样,有的甚至高于900,如美国的托福雅思等。
不对,世界上高考分最高一般不会达到900分。
1. 高考分制度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是不同的,900分是中国大陆高考的满分,而其他地方可能采用不同的分制。
2.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考满分分数比900分更高或更低,取决于各自的考试设计和评分标准。
3. 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可能没有采用高考这种集中统一考试的方式,而是采用其他形式的入学选拔制度。
所以,世界上高考分并非都是900分。
如果将英语变为选修课,你赞同吗
当代中国教育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就是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都要为英语学习博击一把,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了学习母语的时间,从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学习阶段,一个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与升学、就业甚至与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每当踏着晨曦走进校门,教室里传来的琅琅读书声,不是国语之声,而是一片叽哩哇啦的西洋之音。每当这时,我们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该如何处理好母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该如何放置英语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位置?
首先,英语课程为一定学习时段的必修课是必要的。因为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一个民族的教育自我封闭,不放眼全球,不面向世界,肯定是没有出路的教育。要让一个民族融入世界,了解世界,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那就必须学习甚至精通他国语言,这样才能熟悉他国历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才能担当起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
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学习母语与学习外语之间的关系。决不能因为学习外语而淡化了国语,甚至忘掉了自己的文化,这是令人担扰的。好多学生用汉语写篇文章,文句不通,错别字满篇,言不达意。让他去读别人的文章又字词错位,前拉后扯,让听者如坠云雾。这些学生连母语都一知半解,不知所云,谈何去学外语?所以,学校教育中既要加强外语学习,又要强化母语教学,不能因学习外语排剂了母语教学而顾此失彼,正确处理好外语教学和母语教学的关系,让它们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协调发展、相得益彰,才是正确之途。
我是杏花杏雨,一名线中小学教师。愿就此问题与大家探讨。
英语选修、降低分数比重、减少学时甚至还有“把英语踢出高考”等说法,实际上都是淡化英语或彻底否定英语作用的表现。这说明英语的作用已在部分人心目中发生逆转,引起非议。
那将英语改为选修课是否合适呢?
我觉得当前还不宜将英语变为选修课。原因如下:
英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联合国规定的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英语仍然是最活跃、使用是频率最高的语言。它是世界上人们相互交往使用最普遍的语言。
英语是除汉语、西班牙语外,世界使用人数排名第三的国家,使用国家多,是联合国、欧盟及其它世界组织和区域组织使用的官方语言。它是目前世界上官方和民间交流使用最多的语种。
英语是目前学习世界最先进科技的通道和工具:英美等英语使用国家目前仍是世界上先进技术、尤其是一些顶尖科技的主导者。受此影响,英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主要文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就从学习英语开始。
英美等英语国家,自近代以来,在科技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也不断采取多种形式(外派学习、引进技术和人才)进行学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派学习交流、引进人才和技术达到高潮,现在已呈现常态化。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在我国改革开放、民族振兴中,功不可没,并一直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我国也就是在改革开放时将英语纳入学校必修课,一直实施至今,培养了学生的英语的基本知识和使用能力,也培养了高端人才专业英语使用水平,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专业英语人才,在我国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持续的英语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英语将来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开放合作、携同发展已是国际发展共识,彼此人员来往、相互交流合作将更为频繁,英语的交流工具作用将会更加凸现,延伸的空间也将更加广阔。
随着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大国地位不断增强,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持续开放的战略,使将我、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军事等交流合作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势态。英语将伴随着持续提升的汉语,仍将是一个时期内或长期的主导交流语言。特别是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更需大量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人才。
更何况,我国在科研技术还有不足,我们向外学习策略不会改变,英语的地位不会动摇。
既然英语的作用还如此重要,那为什么还有人提出要将英语谈化,变成选修课或甚至踢出高考呢?
我想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认识的高度不够
- 没有站在国家层面看问题,没有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待英语的作用和地位。近几年对于学校英语的学习存废、改为选学课等议论不断,众说纷云。但官方始终未发声。可见,国家对英语作用和地位的态度是没变的,是持肯定和坚持态度的。
- 过于自信,以“自我”为中心。不可否认,我国综合实力提升很快,并已跃居世界强国首列,几百年寄人篱下,忍辱受气的历史已经结束,增强了国人自信自强心理。但我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仍然存在,甚至有些差距还很大,短时间也许还难以赶上和逾越。我们还要不断通过借助英语等外语的学习,从而达到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科技的目的。
二 、英语学习过热化和使用泛化,导致人
们心生不满,否定极端化
- “过度学习”确实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耗费了学生时间和精力,也加重了家庭的位济负担。自小学三年级开始,特别是中学阶段及大学阶段,占用了大量了的学习时间,同时又投入大量的费用和课余时间,参加辅导老师和辅导机构的学习。但学习效果不明显,且大多数在工作和生活并无多大用处或根本无用。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浪费。这种现象已引起了社会人们极度不满。
- 英语使用的泛化,国内一些企事业单位招聘时不切合实际,自我定位不准,动不动借口“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在人员招考招聘、职称评定晋升时,把英语等级作为条件或进行英语水平考试。也激起人们对英语的抵制态度。
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英语热”,作为一名教师,我对此也是坚决反对的。我建议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给学生松绑,给“英语热”降温。
- 降低英语学分比重,高考英语总分由150减为100分,中考英语也可酌情减分。
- 减少中小学英语课学时。
- 降纸中小学英语学习内容难度。
英语热应降温,应抵制。但把英语变成选学课在目前也是不合时宜的。
试想一旦对英语实行选学,依我一名教师的经验,选学者可能寥寥无几,导致在初中小学阶段,英语将变成可有可无的“付课”,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必然导致人才的英语知识的缺失,科研人员科研能力受限,这是对我国“持续开放”和“科技兴国”战略很不利的。也必然会耽误我国全面实现现代化、进军世界强国的进程。
英语热要抵制,英语教学要改革,但英语至少目前不能被边缘化。
以上为我作为一名基层中小学老师的个人看法。如有不妥,愿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