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不信任会给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这些信任危机会给个人造成严重的损失。这是一种道德的束缚。是使人们彼此之间无法相信对方的真诚和忠诚,没有信任就不会团结。一个团队若不团结那么这个团队做不了什么大事,是个失败的团队。如果没有团结那就是一盘散沙,容易被人个个击破,
问题很严重,特别是在工作上,同事与同事之间,或与上级之间,当大家不再相信你的时候,你就会被孤立。要想别人相信你、信任你
所以有可能导致人们对于国家体制的不信任和不坚定,从而导致人们思想的大地震,进而出现社会的不安定,不稳定。
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常出现信任危机,亲子关系如何“破冰”
我觉得换位思考应该算个比较不错的方法,跟孩子沟通时,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问问孩子的意见,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身上,让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主导的地位,受到尊重,才能敞开心扉,慢慢地才能彼此信任。
第一、除了耐心我想不到其他的办法了。
第二、在小时候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和亲子关系。这样可以缓和青春期的矛盾冲突。
小的时候,孩子最喜欢父母抱抱亲亲,但是到了十岁以后,你想去抱孩子,孩子就开始推开你了,你多说两句,孩子就会嫌你烦,让你出去。但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叛逆,很伤父母的心。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直到自己有了孩子,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才开始反思自己。所以要理解孩子,避免发生正面、直接的冲突,那样只会让情况更糟。
第三、还可以让比他年龄稍大的亲戚来和孩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除了父母的话不愿听,其他人的话都愿意听。😅
青春期出现亲子关系问题,一定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已经存在问题,日益演进成复杂困难的大问题。亡羊补牢吧,看家长有多大的决心了,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管教孩子方法错误都没改过来,孩子大了问题严重了,对家长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个人认为无论对待什么年纪的孩子,包括对待成年人,我们都应该真诚、客观,带着同理心听取别人的表达。家长们总是自以为是真理本身,其实,孩子才是真理的载体,降低姿态,以接纳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孩子才是家长应有的角度吧。
父母遭遇了青春期的孩子,还能与其产生信任危机。若不会用感同身受,体谅引导的方式去与孩子共同打败问题,那大概率是忘了自己也是这个年龄段过来的人了。想一想青春年少时,从前的您的所做所为,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走进他(她)的内心,了解他(她)的困惑与暴发点就明白父(母)子(女)关系如何好好地去经营了。为人父母,需终身学习!
有人说青春期娃特难搞!我自己回想
一下自己的青春期,好像说有也没有!
小时候我比较贪玩,弟弟比较乖。家里有两个孩子,父母一碗水就很难端的平。父母忙,会更喜欢省心听话的孩子。我那时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也不能说父母不爱我,小小的我依然觉得父母还是爱我的,只是比较少!孩子也会挣宠,也会受伤!大概在自己觉得受伤时孩子就进入了青春期。
有的孩子受伤的时候是沉默寡言的,越来越不喜欢交流。有的孩子受伤了就喜欢使劲作,作的父母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我们老家是的话是孩子不懂事,懂事就好了!学术点的说法是中二期到了,过了就好了!
我记得我是在十四岁时突然觉得妈妈偏心,总是找我的麻烦,弟弟什么都好,就是她的宝贝疙瘩(爸爸常年不在家)。以前没在意的事就突然在意了,哪怕妈妈不经意的说弟弟好,那时的我也是掉到芝麻眼里去了,出不来。于是作天作地的,妈妈脾气暴躁,那时在农村,爸爸常年不在家,所有的事都是妈妈在管,所以她也根本不懂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觉得给你吃饱穿暖,和别人又不差,怎么就作天作地的呢,瞅瞅儿子多省心,再看看这闺女,没法比!她越是这样想的,也越是这样说了,甚至说不好,就打一顿,一顿不行,就两顿!
那时的我都觉得生无可恋了,想和弟弟一样得到她的认可咋就那么难呢?真的,那时的我挺恨着我妈的,想着以后出了家门,再也不回家了!不想看到她!
后来我出门打工了,真的是整整半年没往家打一个电话,不想我妈妈,觉得她根本不喜欢我,我又何必在意她。直到过年回家,我妈一边捶我一边流眼泪说我心狠,半年了别人一个月一次电话,我半个电话都没。她在家担心死了,毕竟我第一次出门!又是女娃,怕我再外面被人欺负。当时我听了我妈说这话,那心中厚厚的堡垒一下子就倒了,突然觉得妈妈还是爱我的!心里暖暖的,现在还记得那种感觉。
然后就是母慈子孝了,以后的日子虽然觉得妈妈还是在意弟弟更多,但也可以释然了!
现在看来,青春期的娃是敏感的!她可能比小时候更在乎父母对她们的想法,看法和态度!有时候父母不经意中的小言语可能就会伤了她们那颗名为青春期的玻璃心!但我认为父母耐心真诚的去和孩子摊开心扉的是沟通,让孩子觉得哪怕我再不优秀,我的父母依然是一如既往的爱我,那么她们就很容易渡过那个特殊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