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考试题是一卷还是二卷
云贵地区都是考二卷~ 除了英语考的是全国一卷,其他都考的全国二卷。因为二卷没有听力.楼下的答案有误,云南考的历来是全国卷2,因为云南教育、境界呢水平有限,还未达到自己出题的条件。
全国卷2是针对西南几个省,例如云南,西藏,贵州······全国卷1针对沿海经济发达区和大部分教育水平靠前的省实行新课改后或者才会另有变动
高三学渣要如何逆袭
我觉得首先要下定决心拯救自己,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些放弃。因为一年的时间,你不可能把已经失去的每一样东西重新的找回来,所以说我们要适当的进行一定的筛选和放弃,那么我们要做到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对试卷进行整理,整理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第一找出90%以上能做对的,第二个找出,知道怎么做,但总是算错的,第三找出迷迷糊糊好像知道一点,但写一点又不会了的,第四找到那些看到根本不懂的,不知道在说什么的!之后对这些题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攻克这些问题!
第二 方面 针对一些简单的考点进行定点的学习,如果你想请个补习老师,那么请补习老师从头至尾的像新学一样,将这部分考点全部重新讲一遍,做题也是从简到难再做一遍。如果没有补习老师的话,那么就缠着你的科任老师,一个一个考点的去问他,问他为什么这样去做,把这些知识点弄明白,
第三方面,就是研究每年的高考的试卷,把它形成一种模式。如果你想真拯救自己的话,就去努力吧,每一次的坚持或努力都不会被辜负的。
1:一轮总复习一定要用好!
2:一轮复习主要把自己懦弱的知识点补上,把基础知识升华,再卖点名校的月考卷总结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点哪里还没有掌握,给您介绍一个公众号:“考试服务平台”上面有。
3:高三中间时间就要开始用专题的图书,一个一个知识点运用搞清楚。
4:多做信息卷,和小题训练!
看你基础如何了,基础扎实,就要查漏补缺,争取更上一层楼。如果基础薄弱,则需要从头开始,夜以继日,攻克基础,然后突击重点,把该拿的分拿上 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如果你真的想考上大学,你就自然而然的会有一种信念。(过来人留)
其实就看你愿不愿意坚定下心来努力,拼命,再加上疫情的影响高考延期一个月,对于学渣来说更是多了一个月的时间复习。但是压力也是在的,所以要调整好心态备考。
首先,如果你是文科生,在高三最后时期了你不必再纠结数学成绩了,只需要把基础题搞懂就差不多了,就是选择题前10个题,填空题两三个,大题第一题一般都很简单,套公式就可以的,这些做下来就差不多了,更多还是文综吧,多背就可以,政治我推荐看着目录来复习,看着目录上的每个单元的标题,章节标题,思考这一章讲的是什么,这样效率很快,亲测有效!
如果你是理科生,当然也不用我说,就是刷题,题海战术是最可靠的,在平时也要保持高度学习备考状态,当然大部分理科生中英语当然能拉高分,坚持背单词,背作文模板,经典开头句和结尾句就差不多了!
有时候再多技巧再有用没有努力学习的心也是没有用的,你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想学习的,只是没有方法,所以在努力的同时也要有方法才行!
对于明天要参加高考监考的我,看到这个问题有些话想说,高考虽说有一考定终身的说法,但是在现在这种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了,衡量人才的维度有很多,而高考只是其中之一,高考考不好,并不代表以后的人生,人生会遇到很多考试,而高考只是其中之一,你只要想逆袭有很多机会,其一考研究生,如果你因为高中没有认真学习,在为高考没有取得好的成绩而懊悔,那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事情,毕竟时间没有办法逆转,所以收拾心情把重心放在未来,考上一个并不理想的大学没有关系,如果自己想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专研,那就给自己定个目标,在大学里面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学校的研究生也是一种逆袭,只要你想变优秀,什么时候都不会晚。其二,不要听信某些学姐学长的话,及格万岁,在大学努力学习,成绩越高越好,大学是一个沉淀人的地方不管是知识,还是心境。毕业以后同样也会遇到各种考试,比如公务员考试,国家事业单位等等这些考试。如果你有心想从事这样的工作,那么后面的学习也会让你有机会逆袭。想要逆袭,有心,付出行动,都会有机会逆袭。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和历史都想选该怎么办
在众多省份的高考改革中,物理和历史已经称为必选科目,地位空前提高。但是在辽宁和广东等省份的新高考中,无法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只能且必须选择其中一门。
1.辽宁高考变化,把“3+3”改为“3+1+2”
辽宁省在增强选择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避免弃难就易,造成物理等科学素养的下降。等级性考试“3+3”的制度设计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但也带来了等级赋分制所导致的学生避考物理的现象。
因此,专家提出在选考学科中,将物理、历史作为必选科目,学生必须至少选择其中一门报考,这等于给偏文、偏理的考生一个选择的自由。同时,对物理、历史两门限选科目计120分,采用原始分计分。
这样,首先,解决了区分度不够的问题;其次,加强了物理、历史两门学科的学科地位;再其次,同科目因为难度不同导致原始分不可比的问题大为缓解。
2.辽宁省最新高考改革核心变化
选科:3(语数外)+1(物理、历史任选1)+2(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任选2)。
合格性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等级性考试。
外语听力两次考安排在高三上学期(同日进行)2024年起计入总分。
按照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分别下招生计划,划控制线录取。
合格性考试一年两次,上下学期未进行。初试高一下(6月)进行不得超过4科。高二上、高二下、高三上均安排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后进行。
首选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3.广东省新高考模式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
很多学生关注浙江新高考政策和上海新高考政策,一个是7选3,一个是6选3,各地的高考改革政策是有一些不同的,所以大家在了解新高考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区别对待。那么广东省的新高考改革政策已经确定,实行“3+1+2”选科模式。物理、历史成必选科目!这是怎么回事呢?
“3”完全确定:语文、数学、英语必考科目
“1”:物理、历史选择一门作为选考科目;
“2”: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
也就是说,广东实行新高考后,考生不能同时选择物理和历史,并且必须选一门。
有点理智好吗?让我怎么说你好呢?
新高考规定了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只能选择一个。
明明你面前是红灯,你说不行啊,我就是红灯绿灯都想过,我一刻也不想停下来,我管你马路的灯是怎么设置的呢,我就是想过去,怎么办?
就像你爸爸和妈妈说要离婚了,再也走不下去了,你说我两个都要选,我要你们在一起,我不允许你们离婚。怎么办?
或者你今天跟了你妈妈出门,妈妈只带了一块钱,买了赤豆冰棍就买不成奶油冰棍,买了奶油冰棍就不能买赤豆冰棍。你说不行不行,我两样都想吃,怎么办?让你妈妈再去给你偷一块钱?
…………
讲点道理好吗?
这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叫规则,规则一旦定下来,作为公民,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遵照规则去执行,而不是寻找各种理由讨价还价。如果你还非要坚持,我只能说这么多年你的读书是白读了,生生地把自己读成了一个呆子。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建议你一样都不要选,书也不要读了,免得书读下去越读脑子越坏,到后来再也无法收拾。
其实,这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给的选项组合越多,越无选择。就如改革前的理综和文综,只有两种选择,非此即彼。而改革后的组合名义上超多,但学生仍不能任性,从试验区浙江来看,无限制选择并不可取,因为师资力量不能保证,出现了物理老师教政治的现象,因为选物理的太少。还有的学校规定只能选哪科,以配备师资。先行试验省份的组合方案弊端,可以网上查一下,这里不讨论。总结浙江上海的经验,后续跟进的新课改省份,对方案作了调整,使更符合实际,照顾绝大多数,更全面均衡。
综上,在物理和历史中,只能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取舍。但舍掉的科,也并非无用武之地,因为学考成绩也是要录入高考成绩的,你的爱好和努力,不会白费。
1.辩证分析
任何组合都有弊端,没有绝对完美的方案,所以都是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制定相对较合理方案!
2.“3+3”分析
经过之前“3+3”模式的尝试,暴露了很多问题:20种组合下教师和教室出现了严重不足;20种组合打破了文理界限,大学专业匹配出现混乱;20种组合下不同组合之间的比较使用赋分制,由于不同组合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并存在很多偶然因素,导致比较重出现严重的不公平,换句话说就是选出的高分不一定是真正的高能,所以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由于对招生的不满意便利用“三位一体”、“自主招生”等方式微调招生政策,长此以往有出现大学权利过大,或许又是一个大的隐患。
3.方案对比
“3+1+2”方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把以前的固定的“文理分科模式”与发散的“3+3”结合起来。物理是理科中的典型代表,历史是文科的典型代表,物理与历史中选择一科实际是对偏文偏理的一个方向选择,在确定大方向下再进行“4选2”寻找兴趣,这样会出现12种组合,虽然组合种类也很多,也满足了大多数学生对兴趣和特长的要求,并且出现了教明显的文理倾向。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结合实际的大胆尝试。
4.实践检验
我们不好评价哪一种方案更好,只能交给历史去评价,但是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方案必定是进步的方案。我们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