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汉语思维真的不如用英语思维逻辑清晰吗
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是各种信息的载体。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从夏商时期就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文明,中国的疆域、人口、经济规模、社会活动体量巨大。在这种背景发展起来的中文,就有着较强承载信息的能力。因此,中文表达言简意赅,不需各种时态、格、位等等的变化,不需要不断造出大量生僻词。
英语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版的暴发户发展史,从一种承载较少信息量的部落语言摇身一变成为国际语言。由于发育不健全,过于仓促上阵,英语在现代应用中,就如同一匹骡马在拉一辆集装箱货车,显得极为吃力。英语很难一两句就把意思表达精准,往往需要“长篇大论”才能说清。如果这叫思维逻辑清晰,那也真是服了![捂脸]而各种词汇的格、位等变化,无休止地造出大量生僻词,又造成沉重的背词负担……此时抛出“思维论”大家自己去悟吧,有时间再探讨。[奸笑]
思维逻辑跟语言没多大关系。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
用外语学的逻辑
曾经出国留学,留学期间写报告、写论文、做发表都得用英语。加上那段时间补习了科学方法论、形式逻辑等课程,对逻辑有了更深的理解。这些也都是用英语学的。当时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一写论文就自然而然地开始用英语,用汉语反而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在国外工作期间,用的是日语。所以只要说起工作的事满脑子冒出来的都是日语。当时挺混乱的,因为自己无法控制使用哪种语言,完全看当时的语言环境。我还闹出过一个笑话,有一次英国泰晤士时报的记者来采访,日本老板让我帮他做英语跟日语的口译。过程中记者用英语提问我转头就用英语向老板解释记者的问题,老板用日语回答我就用日语向记者解释一遍。采访进行得很顺利,直到最后我才突然发现我根本就没做翻译整个就是在传话,赶紧向二人道歉。不料日本老板却夸我英语不错他都听懂了,而英国记者也说我的日语他也听得很清楚。哈哈哈哈,大概是我说话的逻辑性比较强吧。
汉语的逻辑性
回国以后,天天说汉语,最初挺烦恼的,一件事情用外语说很容易,但是用汉语总是感觉说不大清楚,思维也比较混乱,真是有些不知所措,说话的时候时不时地就冒外语,搞得对方一脸懵逼。苦闷之中,找来《道德经》、黑格尔的《逻辑学》、亚力士多得的《形而上学》等等一堆书籍开始重新学习逻辑。这些书都是原著的中文翻译(我不喜欢看后人的解读,总觉得那些解读多多少少都加入了一些作者的个人理解,不是原汁原味的)。我对逻辑有了新的认识,发现过去自认为逻辑性强的话其实是漏洞百出的。这种思想上的进步,对我的工作和生活帮助很大。现在我终于可以不用为汉语说不清楚而烦恼了。
从我个人的经历上看,思维逻辑跟语言没有关系。黑格尔说逻辑是一切的发端这是我用中文学到的。我在国外的时候也读到过关于是先有逻辑还是先有哲学的辩论文章,当时不太理解这有什么好争论的。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奥,理解了它就能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为什么不同。毕竟汉语是我的母语,用母语去理解逻辑要比用外语深入得多。
居然还有人在吹英语!呵呵!真是跪久了!单凭词汇量来说,英语就是极其落后的语言!中国几个字的事,英语写一大堆也未必可说清!汉字学个二千多个常用字,就基本足够了满足了需要了!而英语得记忆上万个单词也未必够用!因为当初英语国家发达,使用范围广,但不表示它先进!有些人舔的是霸权而已经不是语言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