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炮用英文怎么写
山炮的中文解释1)详细解释:适用于山地作战的一种轻型榴弹炮。旧称过山炮。炮身较短,弹道较弯曲,射程较近,重量轻,便于搬运。翻译军用: mountain cannon/gun; pack artillery; mountain artillery2)山炮的意思、 形容傻dumb (阿呆), stupid, thick, dull, foolish, dense, dozy
山炮的中文解释1)详细解释:适用于山地作战的一种轻型榴弹炮。旧称过山炮。炮身较短,弹道较弯曲,射程较近,重量轻,便于搬运。翻译军用: mountain cannon/gun; pack artillery; mountain artillery2)山炮的意思、 形容傻dumb (阿呆), stupid, thick, dull, foolish, dense, dozy
抗日迫击炮重机枪算重武器吗
感谢邀请。抗日战争时期,无论是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还是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日联军、琼崖纵队以及东江纵队,武器装备比较低劣,同侵华日军相比 ,重武器比例很低,尤其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像迫击炮重机枪这样的重武器就更少了,有些部队连步枪都不能齐装满员,甚至还有的战士手持大刀长矛。但是我国抗日军队,打的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能够克服装备低劣的困难,浴血奋战 ,驱逐日寇。尤其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正如歌曲中唱到“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缴获敌人,武装自己,最后打败敌人,以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意志,以劣势装备打败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
当然算重武器,而且还是重的不得了的那种,只怪那个旧中国太穷,太落后,让人想发奋都找不到门路。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抗日战争时期,合并了汉阳兵工厂和金陵兵工厂的“军政部兵工署第21厂”共生产了18068挺民廿四式重机枪,7611门82mm 20式迫击炮,炮弹321万颗,白磷弹17万颗,发烟手榴弹31万颗,++包206万高,还有293364支步枪,10151支ZB26轻机枪。
这个数字约占当年中国兵工厂产能的一半还多点,其余的武器就得靠前朝遗存、缴获、购买和苏援、美援了。
民国主要使用的迫击炮就是20式82mm炮和五十厂的31式60mm炮,这两种迫击炮成为中国军队使用最频繁,也装备最多的重货。许多时候,它们还是最重的那种,士兵们擦着宝贝得不行的炮弹,实在没办法了才舍得打出去一颗。
当年日本人喜欢拿低矮的92式步兵炮偷偷上阵地,这种70mm轻炮时常打得中国人抬不起头来,在不出动后方大炮的前提下,82mm迫击炮是最有效的反制武器,它的爆炸威力高于92式,射程也略远于92式,是许多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炮击时,唯一能打回去的武器,也是某些战役中,中国军队在日军狂轰滥炸下唯一能放心拖到前线的重火力。
严格来说,国民政府是有许多飞机大炮坦克的,这些才是真正的重武器,但随着抗日战争越打越艰难,中国军队的武装水准急转直下,大炮飞机都开始成为过去式,迫击炮、重机枪就随即转为“扛把子”级的东西了。
国民政府倒是有一点点大炮制造能力,但造得太少太少,实在是杯水车薪,这些大炮还“水土不服”,机械化能力极差的中国军队很难拖着它们到处跑,国家也没有更多优质的钢铁去制造大炮,即便后来得到了美援,美国工程兵进厂之后也是愁眉苦脸。
在这种情况下,迫击炮成为中国军队火力的顶梁柱,比如20式82mm炮,国民政府1931年从法国引进了原炮,结果当年就在金陵厂实现了仿制,同年秋就生产了180门炮和1.5万发炮弹,迫击炮的技术和生产简易性相当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上图.重庆1944年制出的120mm迫击炮
就这样,31迫和20迫成为中国军队火力的象征,亦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代表了中国军队寥寥无几的重火力。无论是守卫正面战线的国军,还是在鬼子炮楼间乱窜的八路,都将国产迫击炮视为最可靠的顶级火力,这是一段心酸的历史。
至于重机枪,虽然它在兵器分类上是彻头彻尾的“轻武器”,但它却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步兵枪械火力的顶峰,不说自动化武器,中国军队连最基本的枪械都做不到高质量,再加上训练缺乏,很难在于日军的枪械对射中战占据优势。重机枪基本属于中国部队的支柱型火力,谁有挺重机枪那是相当了不得的宝贝。
比如1941年时,八路军山东总队一次突袭消灭日军30多人,缴获92式重机枪一挺,还俘虏2人,日军顿时大怒,死活不愿意重机枪落到中国人手中,硬是派出第六混成旅扫荡,还派出飞机播撒传单,上书:“还我重机枪,不然杀光、烧光、抢光”,可惜七天大扫荡后仍然找不出机枪下落,气得日军又挂出标语:“归还重机枪,立即停止扫荡”。
可惜的此时八路军已经驮着机枪跑老远了,还策反了俘虏的机枪射手松木,拉其加入了反战联盟,松木没多久就将机枪的操作方法和要点统统教给了八路军。此后这门“金口机枪”多次发威,给日伪军造成了重大杀伤。
根据一些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军队自有的重机枪数量仅在5万挺左右,其中21厂生产的民24式最多(1926-1949年这种机枪共生产35272挺),剩下的还有一些汉阳的卅节式重机枪,仿造俄式的双轮七六二机枪,以及大清留下的仿造货,外国洋行进口的哈奇开斯、MG08、M1910等等,这还没算被敌人缴获和战损的。
总之,重机枪在当时可谓是相当稀有的“重”武器了,甚至不提重机枪,连ZB-26、布伦这样的轻机枪都算重武器。“穷”就是抗战时中国人最无奈的地方,当其他国家拿着豆包不当干粮的疯狂滥砸钢铁时,我们连一门小炮,一挺重机枪都稀缺的可以。
所以,好好爱我们今天这个强盛的国家吧,小鬼子要再敢来,咱都不好意思拿机枪和迫击炮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