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一定要有主语吗

一般的句子有主语,比如,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我国太原钢铁厂终于研制出了能制作圆珠笔笔头儿的特殊钢。

但是有些句子是没有主语的,或者说是不需要出现主语的。比如,注意防火,再如,加快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国家。

再比如,加油干哪,做出更大的成绩。以上三句话主语都不需要出现。

首先,汉语里有些句子可以没有主语。

有的是不需要有,因为主语很明确(吃了吗?吃了。);有的是不方便有,因为主语不容易确定(如:有人不见了。)或是不方便(避讳)指明主语(死了吗?)。这种现象,书面语有之,口语尤甚。这里不赘述。你可以理解为在句首存在一个“空语位”,有的是能填补上主语的,有的是不能填补上主语的。

其次,分析你举的两个例句:

明天——下——雨:状——谓——宾

“明天”是时间状语,“下雨”是谓语。

有人认为,“明天”是重点,是被陈述的对象,而“下雨”是用来陈述“明天”的。所以按照“陈述——被陈述”的语义关系,“明天”应该分析为主语。(当然题主并没有犯这个问题。)这是不对的。

“明天”只是说明“下雨”的时间状态,并不是专门要被“下雨”拿来陈述的。“明天下雨”应该一般性地回答“未来几天天气这么样?”,而不应该有意识地专门回答“明天怎么样?”。“明天”或许可以在语义上被视为一个话题,但不适合在语法上被分析为一个主语。(试比较:①明天下雨。②明天是下雨的。前者是状语,后者是主语。)

地上——有——东西:主——谓——宾

这种“有”字句叫做“存现句”,由“处所——有——宾语”组成。“地上”是主语。(试比较:①山上有着树木。——存在;②山上发了洪水。——出现;③山上没了声音。——消失)“存现句”的主语是可以省略的。

最后,语言的功能有“信息传递”和“人际交往”。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只要能够适当地传情达意,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功能。我们探究语义、分析语法,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语言的交流服务,而不是反过来去限制语言的交流。况且,所谓的语言“规则”,也都是从言语“事实”当中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出来的。如果一种语言的事实大规模、成系统地发生改变,那么语言的规则(如语法规则等)也要相应地做出改变。

一个句子有谓语没主语可以吗

一个句子有谓语没主语是可以的。这类句子叫无主句。所谓无主句是现代汉语语法的术语,是非主谓句的一种,是指根本没有主语的句子。

这种句子的作用在于描述动作、变化等情况,而不在于叙述“谁”或者“什么”进行这一动作或发生这个变化。

其主语往往是不确定的,如“上课了!”或者根本无法补充出主语,如“下雨了”。

我经常看到有些作文里的句子里没有主语,这个不要紧吗

一般情况下,句子当中不出现主语有一下两个可能:

1、默认主语。即与前句共用主语或者在对话中对话双方了解谈话背景故而省略。

2、祈使句。例如:为人民服务。在英语句式中不出现主语的情况基本同上,都是起到省略化简的作用。当然,也要考虑是否为倒装句式,助动词或动词在前看起来也与一般主语在前不同,容易被误认为是没有主语。

主语没有谓语是什么句型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说明主语干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谓语的核心词是谓语动词。英语的五大基本句型中主语后面的陈述部分就是谓语,包括 “不及物动词”、“动词+宾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动词+宾语+宾补”、“系动词+表语”。

一个句子有谓语没主语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