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留学生需要会做饭吗

谢邀。

我虽然没有留过学,但也是孤身一人漂泊在深圳,远离父母,个人观点是最好学会做饭,好处多多。

学做饭可以磨炼性子

做饭绝对是一个磨炼性子的好方法,从决定买什么菜开始,到逛超市/菜场买菜,切菜,洗菜,做菜出锅,毛毛躁躁肯定是做不好的,一定要静下心,用心才能做好一桌菜,当你能够独自做一桌让朋友们交口称赞的饭菜,那么你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一定能够有条不紊的面对啦!

学做饭可以改善生活

长期吃快餐。外卖容易腻,而且深圳经常爆出新闻说又有哪家店卫生条件堪忧了,所以我基本上都是自己做,中午也是自己带便当去公司,还可以和同事互相交流。

学做饭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在深圳,认识了一个潮汕的朋友,就赖着她,让她教我做饭,去的多了,就认识了她妹妹和另外一个朋友,后来她那个朋友建了一个微信群,把她认识的人都拉进去了,平时大家有空就约出来切磋厨艺,既认识了新朋友,扩大了交际圈,又提高了厨艺,新认识的朋友后来在工作中给我帮了很大的忙。

晒一波我做的菜。

留学生做饭英语口语好吗知乎 - 宝贝英语

刚学做菜,很难看。

哈哈,一起做生日蛋糕!!!

出国留学的学生最好出国前学会一点厨艺,在国外大多都是吃披萨或者麦当劳,孩子们在国内非常喜欢吃披萨,到国外天天吃就腻了,还是喜欢吃自己的家乡味道。

我的孩子在国内的时候也很喜欢吃披萨和麦当劳汉堡,到了国外留学,每天中午都是吃这些,开始他住在一个老外家,老太太做牛肉火鸡等主食是面包还有餐后甜点。后来孩子自己租房子住了,就开始自己学习做中餐,米饭炒菜、顿五花肉、炖牛肉,包饺子、等都会做了,尤其是炒菜比我做的还好吃,现在网络发达想吃什么网上就可以看视频学着做。

父母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请珍惜父母的爱

短短四分钟的小视频,讲了一个刚到美国留学的七尺男儿,准备在同学聚餐上做个番茄炒蛋。发现不会做,赶紧给远在国内的爸妈发微信:“妈,我问你,番茄炒蛋是先放番茄还是先放鸡蛋?”

爸妈争相语音教学搞得他更焦心,于是干脆大半夜爬起来,给他现做了一道番茄炒蛋,还拍成了教学小视频。可他在跟朋友聊天中才发现,自己忘了美国和中国有12小时的时差,也就是说爸妈其实是半夜四点半爬起来,给他录得视频。

视频抓住了时差、争相教学的语音对话、连夜拍视频等都直观表达了的中国式父母伟大而忘我的亲情,“儿行千里,母担忧”,从片子后面男孩顿悟时差可以看出独在异乡,心里倍感亲情的厚重。有人说家的味道是搜索不到的,片子的精髓在于温情的撼动,不必过于捉襟见肘,锱铢必较,为了喷而喷。但是我想说不同的声音才是进步的始然。

朋友圈也是瞬间分成了两派:

“一半人嘲讽大学生是“妈宝”,从小养尊处优,生活自理能力差,出了事情只会找妈妈;

另一半人在心疼这位妈妈的同时,忍不住批判“病态式”家庭教育。”

那么,当我们冷静下来后,是不是应该认真的来思考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病态式”家庭教育呢?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整天都围着家里唯一的独苗转,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舍不得打舍不得骂,舍不得让他吃一点苦、受一点罪,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爸妈累死累活的工作,子女心安理得的当起了“甩手掌柜”。

小时候,想帮父母做点事情,父母会说这样的话:

“你去写作业吧,这里不需要你的帮忙,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才能赚大钱”

“现在学习才是首要任务,其他的事情不需要你担心”

“孩子还小,这些事情怎么能让他来做呢”

“现在不懂事没有关系,长大就好了,不着急”

可是,父母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明白:现在不懂事,没有人教,长大后怎么会懂事呢?如果孩子不从小开始教育,那长大之后怎么会懂事呢?

平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时常能接触到不少家庭,她们大多是会像我抱怨:

“老师,我家孩子特别调皮,有时候打他都不听话,真是没法管啊。”

“老师,我家孩子脾气特别急,一生气就喜欢摔东西,好说歹说都没用。”

“老师,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这么懒,不仅贪玩而且还不爱吃饭,每天饭端到他手上,他都不吃,特别挑食,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坦率来讲,这些问题本质上没有错,错的是,当孩子犯错时候,你没有及时正确沟通并解决这些问题。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可真正有多少父母去实践过第一老师的责任。一个班级,那么多学生,老师没有时间给你孩子更多关注,当他步入社会、步入工作中时,生活往往给他狠狠的一记耳光,现实的残酷投射的是家庭教育的写实!

高压力、高负荷的运转,让这个社会的人变得都很焦躁不安,作为父母,我们想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家庭环境、好的生活环境。可父母思考过,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难道就是我们让他上好的学校、是给她好的物质条件吗?

显然不是

为人父母,当然希望和孩子永葆亲密,只是我们也很容易忘记,与此同时,我们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而开头提及的这段视频,以及与之相似的无数个家庭,与其说传递了一份温情,不如说给了我们一个提醒:生活,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整个社会都大谈创新、大谈教育的时候,我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想想孩子最需要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到底是什么,才能让孩子避免成为一个“巨婴”。

中国的父母是世上最辛苦的父母,也造就了最多的巨婴。

很多父母望子成龙,他们舍得在教育上投入巨资,舍得给孩子提供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好的物质生活,却舍不得让孩吃一点点苦,受一点点罪。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洗过一次碗,没拖过一次地,有的孩子甚至到了上大学,连衣服都不会洗。

但是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随着他们身体的发育,各方面能力的不断提高,从不会做到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做得井井有条,这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

我们总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可是却不知道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保护得太好了,不让他们懂事。要想让孩子从小明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从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识得人间疾苦,懂得珍惜懂得体谅。

家长懂得放手,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是孩子受用终生的礼物。

留学生做饭英语口语好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