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万万没想到的冷知识
多谢邀请!
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
多少冷知识,实在不清楚。
活到老,学到老,不知多少没学到。
袁隆平老人还在加紧搞科研,钟南山不顾一切在抗战疫情一线跑。
深感无以为报,只有记在心里了。
给大家分享20条很有趣的冷知识!
1.怀孕的北极熊会增重90公斤!
2.水母是没有心脏的!
3.河马不怕晒太阳,因为河马可以分泌一种天然的防晒霜!
4.斑马很怕孤单,独自一马的时候睡不着……
5.如果一只母雪貂发情后,没有找到配偶交配的话就会死……单身狗必须死吗……
6.狐狸吃喝拉撒都是自己一个,狐狸才是单身狗的最佳代言人……
7.青蛙可以关闭自己的耳朵,如果人也能这样就能少听很多废话……
8.小鸟在外太空就吃不了东西了,因为它们靠重力下咽……
9.蠕虫有5个心脏,但是没有一个是用来装爱的!
10.海龟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
11.章鱼是最最宅的动物,它们一生独居,除非非常必要,不然不出门……
12.蛇不会眨眼!
13.鳄鱼的大脑和5个奥利奥一样重……
14.住在鸟巢里的小鸟,每餐吃的都是呕吐物!
15.只要蝴蝶走过的地方,他们都要尝一尝!
16.长颈鹿每晚只睡两个小时!
17.蜥蜴吃自己的尾巴补钙!
18.鲨鱼怀一次孕要4年!
19.松鼠认不出镜子里的自己!
20.蜉蝣从来没见过日落……
给大家的分享就到这了,喜欢的话可以给个赞吗!
万万没想到的学识多的是,人生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的水,学校里学的知识是沧海中的一滴水。既使你有一百多岁,天天专注学习,知识也无法学完,真正是知识学不尽,事做不尽,路走不尽。
家有小儿女,大人们常常会有被许多“为什么”困扰的体会。其实孩子们问及的基本上都是眼之所及,耳之所闻的常见事物,只是我们成年人可能因为太司通见惯,而忽略了而已,因此,有些过于熟悉的东西,反而成了冷知识。
比如说:“自行车骑起来为什么不倒?”大人们通常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为惯性。其实真正的答案是:凡是快速转动的东西都有一种本领,保持转轴的方向,不向两边歪倒。自行车也一样,当骑起来时,它的前后轮都在快速转动,就会始终保持轮子转动的方向不变,再加上骑车人注意保持平衡,车子就会平稳向前进了。如果自行车停下来,轮子不再转动,它就会失去保持车轮转动方向不变的能力,自然就会倒下,除非你有演杂技的本领。
再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究竟以什么标准划分的?”单就我们国家而言就有四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一是我国民间习惯上以农历来划分,农历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二是气象上则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为夏,9~11为秋,12~来年2月为冬;三是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开始;四是天文上把四季开始的时间定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所以说哪个季节开始了,有可能每个人所依据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还有“植物也要睡觉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含羞草和合欢树,就能直观地给我们一种睡觉的感觉。只不过有些植物是夜晚睡觉,有些是白天睡觉,像那些在夜里开花的植物就必须在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
生活中诸如此类司通见惯的事物背后隐藏的问题真是太多太多,平时不觉得,当被问及的时候,方感到一头雾水。成人们如果都能像孩子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或做个有心人,凡事都问个“为什么”,一定也非常有趣而有意义。
巜回悟空》就拿今次的武汉疫情来说吧。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回,
它的出现似乎是新生疫情。但又史无前例!真是冷之又冷。所以
导致了一些本来就不怎么关系重要的事情应付不及了。比如口罩,消毒用的酒精都是非常要急用的呀,因为病情傅播性大,所以!每个地方都要带上口罩,这样的冷知识假如在若干年后就会不像现在令到各地的口罩如此系张了!!!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它是夜市烧烤摊上的奢侈品,是传说中男性的“健康密友”,有着“一个吃不饱,两个太土豪”的名号。
如果有人能一次性请你吃这种食物吃到管饱,听我一句,豁出脸也要交这个朋友!因为他肯定不是大款就伙夫!
想必你已经猜到了,这种食物就是生蚝!俗话说壕无人性,生蚝简直就是夜市土豪级食物的代名词,贵到啥程度呢?
这么说吧,每次烤生蚝上面的最后一粒蒜蓉,咱也得吃得干干净净!掉了一颗,得心疼一天!
但你或许不知道,在早期生蚝可没这么金贵,特别是在欧洲,它就是穷人家的食物。
不过这并不是因为生蚝不受富豪们的欢迎,实际上生蚝的美味和营养是公认的,更被成为海洋中的牛奶,富人们喜欢像品红酒一样品尝它。
还记得《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贵族吃法么?(生蚝其实就是牡蛎)
顺带一提,因为生蚝壮阳的传言很早就传开了,所以它深受某些纵欲过度的贵族子弟的喜欢,素有“一个提神醒脑,两个永不疲劳,三个长生不老!”的不靠谱传言。
而比起在贵族圈混得风生水起,生蚝在欧洲平民阶层更是红到发紫,因为当时捕捞技术的进步,捕捞生蚝对渔夫来说简直是新手级别的操作。
这就导致当时欧洲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小贩在摆摊卖生蚝,并且价格相当便宜,一便士四只的生蚝,不分贵贱人人都买得起。
并且因为由于鲜嫩的口感,饱满的蛋白质,生蚝很快就成为国民级美食,以最爱炸鱼和薯条的英国人为例,生蚝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比这两样食物低。
以此类推,当时的生蚝简直相当于中国人餐桌上的米饭和面条!
人们把生蚝当零食生吃,当下酒菜腌着吃,还用来代替比较贵的牛肉做各种黑暗料理。
据说当时的一个现象就是,越是穷的人越会疯狂吃生蚝,各种菜品都要加生蚝,没办法,穷人想吃肉,生蚝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有一道最受下层欢迎的维多利亚时期菜肴大名就叫牡蛎派,并且定律是越穷的人往里面的生蚝就加得越多……
但是我们知道,就像当年一包辣条五毛钱,依旧有很多小朋友买不起一样。尽管当年生蚝如此便宜,但依旧有些外国人吃不起。
可是和吃不到辣条懂得乖乖回家的小朋友相比,当时的某些外国人就不太厚道了,竟然吃霸王蚝!!
大约在1830年左右,伦敦城出现了一名令所有生蚝小贩闻风丧胆的生蚝控——爱德华·丹多,其实他爱吃生蚝没啥,没钱也没啥,但没钱吃霸王蚝就有点过分了。
更更离谱的是,他不是吃一顿霸王蚝,而是天天吃,顿顿吃!
他长期在各个生蚝摊溜达,然后找一家人多的,老板有点忙的摊位坐下,点上个一批生蚝和一些啤酒面包,一次性全吃完,然后跟老板嚣张地表示:“我从不付钱,只用身体付款!”
据说丹多每次一点就是二三十打,一打等于12个,这家伙一顿白吃了两三百个生蚝!放到现在烧烤摊估计要被打得送抢救。
而听到他这么无赖的话,显然每次他都会被摊主胖揍一顿,但揍完之后,这家伙会撑着最后一口气慢慢爬起来,然后去下个摊点继续吃!
而即使有人忍无可忍,将他送进了监狱,丹多依旧不改对生蚝的热爱,据说他出狱的当晚就 迫不及待地冲进一家饭馆吃了顿霸王蚝,然后再次被胖揍一顿。
后来他简直成了生蚝贩的噩梦,当时的鱼市场有一种告示叫做“小心丹多出没”,报纸也经常追着他的动向,告诫人们“防火防盗防丹多”。
丹多一生吃过的霸王蚝无数,身上的伤痕就是他的“功勋章”,据他的医生回忆,他临终前还回光返照拼命吃了八只生蚝。
最后丹多被埋在监狱院子里面,大家很有人文关怀的用生蚝壳子铺满了他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