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魏延和诸葛亮性格相敌对,诸葛亮谨慎用事,魏延骄傲感于冒险!战长沙时魏延杀了长沙太守韩玄,和黄忠一起归顺了刘备,诸葛亮就要斩杀魏延说他有反骨不忠不义之人,在刘备劝说下放了魏延,刘备其实很器重魏延,把很重要的汉中交于魏延驻守十年安然无恙!说明魏延是个合格的将领。和关羽有很多向似之处,魏延的武艺紧次于五虎上将,北伐时期提出的子午谷计划诸葛亮没有采用,

    因为诸葛亮把兵权交给了杨仪,魏延不服独自带兵要继续伐魏,杨仪带领大军回成都为诸葛亮办里丧事撤兵,为了要挟杨仪交出兵权把回去的栈道烧了,狂傲自大依为谁也奈何不了他,最后被马岱斩于马下!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 - 小牛游戏

    魏延在生命最后的所做所为,其实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

    据史料记截:公元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途中生了重病,他临终前,秘密找来杨仪、费祎、姜维,指示他们如何在司马懿的面前从容退兵。他的计划是:让最有经验的魏延殿后压阵,姜维次之,其他人转头先走; 如果魏延不听命令,大军别理他,先行离开,由初生之犊姜维压阵。这个计划最妙的是,不仅不让魏延参与密会,且已事先预防魏延闹事的可能。这样做,不代表魏延真会闹事,只是有备无患而已。没想到被罗贯中小题大做,在《三国演义》中硬是载赃魏延,捏造出诸葛亮“……我死,魏延必反,……”的临终嘱咐。

    当时,诸葛亮已通过密信告诉刘禅,接班人是人在成都的蒋琬。此时魏延、杨仪、费祎和姜谁都在诸葛亮身边。这四人之中,杨仪资格最老,诸葛亮死后,他以接班人自居,密不发丧,且擅自指挥调度,又怕魏延仅抗,派费祎去探口风,魏延说:“……怎么可以因为一个人死了,就荒废北伐大业呢?我魏延是什么人,还得听你杨仪的指挥,门都没有!”

    于是,魏延便派人偷窥其他将领在干什么,当他发现所有部队在都撤退时,大为光火,打听出杨仪还在原地没动,便率军先行南归,放火烧了杨仪可能会撤退的路线。接着,两人对干起来,谁也拦不住。两人一面火并,一面展开激烈的告状比赛,不断派人飞书成都,互指对方是叛徒、想谋反。人在成都的刘禅,一天可收到好几封这种信件,便问蒋琬和董允的意见。这两人左思右想,建议刘禅“弃魏保杨”。

    这下魏延完了,营地遭到了王平的偷袭,士兵一下子乱了阵脚而四散逃窜,后又被马岱追杀,魏延终于掉了脑袋。

    说真的,魏延是蜀国难得的一个人才,如果魏延不死,以他的雄心、能力与气焰,蜀国又何止于停滞在偏安的状态?但他心胸狭窄、趾高气扬,而且野心勃勃,最后沾惹一身腥,“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好心当作驴肝肺!

    你大耳贼落难,俺开城门让你进你却当作没看见;你村夫出祁山,俺献计超近道你说俺自作聪明;你村夫死了也就死了,却要让俺大叫三声而追恃你而去,反非本意,只是践踏这口气难咽罢了吧![what]

    您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早就看出魏延脑有反骨,所以在自己死前就安排了一系列针对魏延的行动。

    最后魏延在诸葛亮死后,果然谋反,但是也顺利被诸葛亮留下的后手所斩杀。

    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魏延不但不是诸葛亮所逼反,而且是诸葛亮非常倚重的一员大将。虽然说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计没有被诸葛亮所采纳,但是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多次倚重魏延的能力。

    魏延也以诸葛亮的继承人自居。

    但是魏延因为有才,有兵,位高权重,心高气傲。可以说除了刘禅和诸葛亮,魏延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但是这种眼高于顶的做法无意或者有意地得罪了诸葛亮的另一位副手,诸葛亮的的长史杨仪。

    如果说魏延是诸葛亮麾下将领中的No1,那么杨仪就是诸葛亮麾下文臣中的No1。杨仪在诸葛亮出兵的时候,把大军后勤、内政打理得头头是道,也深得诸葛亮的信任。

    感觉良好的杨仪也自认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于是为了争夺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和诸葛亮去世后的丞相之位,魏延和杨仪斗得死去活来。

    根据记载,诸葛亮在召开会议的时候,两人一言不合就开始互相谴责。魏延是武将,说不过杨仪就直接拔刀,扬言要动手杀人。

    杨仪则跪在诸葛亮面前泣不成声。

    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还能压制魏延和杨仪的矛盾。但是杨仪和魏延不和的事情连远在东吴的孙权都一清二楚,并且孙权都预测诸葛亮死后,此二人必要相斗。

    果然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之后,是要继续北伐,还是撤兵回成都?在这个问题上杨仪和魏延表示出了不同的意见,但是魏延在军事上是一把好手,政治斗争上却是一个白痴。

    杨仪身为丞相长史,早早就笼络了其他的大臣来支持自己。虽然魏延和杨仪都说对方造反,但是魏延在朝中的影响力远远不如杨仪。最后魏延背了一个造反的名声,被占据大义的杨仪所杀。

    甚至杨仪杀掉魏延后,还踩着魏延的头大骂说:庸奴,还能作恶否?

    但是杨仪也没笑到最后,最终诸葛亮选定了接班人是蒋琬,杨仪背负了杀掉魏延的恶名,但是自己并没有得到最大的收益,自己也郁郁而终。

    倒是蒋琬一下子去掉了魏延,杨仪两个大敌,自己成功的继承了诸葛亮的职位,这一切谁又能说不是诸葛亮策划的呢?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

    魏延是诸葛亮北伐队伍中资历和影响力包括才华在内的综合实力仅次于诸葛亮的人。更重要的一点是魏延不是诸葛亮提拔的,他是刘备提拔的,是刘备的铁忠。

    他给诸葛亮面子并不是佩服诸葛亮,而是因为诸葛亮的权势和资历,这一点诸葛亮心里也很清楚。因为论资格诸葛亮比他老,虽然魏延追随刘备时间比诸葛亮长,但是魏延真正冒尖是在入川作战,当时还有一个降将黄忠也在这入川作战中冒尖。

    在魏延和黄忠冒尖之前,诸葛亮已经全面接管刘备的后勤及内政事务,所以诸葛亮是可以压得住魏延的。

    诸葛亮死后,这支北伐军中有谁能压得住魏延?

    没有一个。

    杨仪、费祎、姜维这三个人都是诸葛亮提拔的,得到重用都是刘备死后的事情,他们肯定压不住魏延,杨仪和魏延还是死敌。

    怎么将北伐军安全带回蜀地,这是诸葛亮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北伐军能不能安全带回,关键在于魏延的态度。

    诸葛亮在死前已经秘密上书将巴蜀的大权交给蒋琬,蒋琬的资历比杨仪还要浅,当年差一点被刘备KO了。刘禅也同意诸葛亮的意见。

    如果魏延接管了北伐军,他控制了军队,蒋琬自然不可能顺利治蜀,会造成内讧。

    这是诸葛亮考虑北伐军安全回来之后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的关键点在魏延。

    怎么处理魏延?

    诸葛亮并没有借故杀掉魏延,而是让其自己选择。

    诸葛亮先秘密召开了一个由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人参加的会议,这个会议唯独魏延这个老资格没有参加。诸葛亮将退军事务作了安排。

    《魏延传》中说的很清楚: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让魏延断后,实际上是给魏延自己选择,此时魏延可以选择接受诸葛亮的遗命。如果他接受诸葛亮的遗命等于放弃自己的老资格,要接受这帮年轻人的领导。正如廖化等人接受诸葛亮的儿子领导一样。

    实际上就是要魏延交出兵权,退隐。魏延如果想通了,自然就会断后,然后回来。

    想不通自然就会出事情,出了事情姜维是一道防护墙。

    诸葛亮为什么设计杨仪为领军呢,主要因为杨仪和魏延这两人是死敌,如果魏延能够接受杨仪的领导,那他算是真想通了,这一关考验也就过了,蜀汉也就不会出现内讧。

    要知道费祎和魏延关系是很不错的,如果换作费祎带队,魏延也不会造反,但这样无法确定魏延是否真的想通了。

    等于说诸葛亮布置了一道是非题给魏延做,是或否,魏延选择了否,诸葛亮留下的后手就起作用了,马岱杀了魏延,然后以谋反之罪清除魏延留下的全部势力。

    为什么说魏延不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因为逼反是没得选,当时魏延是有选择的机会的。

    有人说诸葛亮可以不用这样设计,魏延就不用反了。

    要知道成大事之人,看到的是全局,蜀汉之稳定与魏延之生死谁重谁轻?

    诸葛亮是欣赏魏延的,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

    但人是需要做出选择,诸葛亮也在做选择题,魏延也在做,而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做选择题呢?

    魏延是被诸葛亮逼反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