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系列中,钛战机(TIE Fighter)和X翼战机(X-Wing)分别有哪些亚型号
首先更正一点,钛战机是不正确的译法,TIE是Twin Ion Engine的缩写。
先说TIE系列吧,它的衍生型非常多,以下是知名度比较高的几种:
1.TIE/LN战斗机
也就是我们在正传电影里看到的最多的。
2.TIE先进战斗机x1型
达斯·维德的座机,装备有护盾和超空间引擎
3.TIE入侵者
4.TIE/D 防御者
装备护盾和超空间引擎,武备为四门激光炮、两门离子炮、震荡导弹和牵引光束,堪称TIE系列量产机的最强者,同时它也是传奇游戏《星球大战:TIE战机》的主角机,故事的相当一部分围绕着它和主持设计它的德米特留斯·扎林元帅展开。
德米特留斯·扎林元帅,帝国十三元帅之一。
5.TIE/D自动化战斗机
首次出现于漫画《黑暗帝国》
6.TIE/IN截击机
速度更高,火力更强,首次出现于《绝地归来》。另有装备了护盾和超空间引擎的禁卫军版的红色涂装截击机:
7.TIE/ph鬼怪式战斗机
使用以暗水晶为主要来源的隐形装置,能够在可见光波段隐身。其开发者是另一位元帅马蒂奥·巴奇:
8.TIE轰炸机
首次出现于1978年发售的漫画《星球大战第15期:星际决斗》
9.弯刀突击炮艇
TIE轰炸机的加强版,驾驶舱可以当作救生舱使用。
电影《原力觉醒》中第一秩序装备了两种钛战机:TIE/fo太空空优战斗机
和TIE/sf太空空优战斗机:
两者都装备了护盾,后者还装备了超空间引擎,电影中finn和poe逃离歼星舰时所驾驶的就是后者。
无论是在传说还在正史中,X翼的直接衍生型号都少的可怜。相较于帝国成系列的TIE系列战机,义军更倾向使用多样化的战机的满足不同的需求,比如高速截击型的RZ-1 A翼
专精轰炸的BTL-B Y翼
、专精反舰作战的A/SF-01 B翼
,以及日后的更新型E翼
和BTL-S8 K翼
X翼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克隆人战争时期同为英康公司设计制造的Z-95“猎头者”
以及ARC-170星际战斗机
在银河内战时期,英康公司以以前的设计为基础向义军及后来的新共和国提供了大量的T65 X翼,这也是我们在正传电影中看到的义军主力机型:
电影《原力觉醒》中,抵抗组织装备的是升级版T70 X翼
(图为波·达默龙的座机)
尽管T70比T65要先进,但比新共和国自用的T85要落后:
在传说宇宙中,除了数种普通改进型,还有一种具有匿踪功能的X翼:
qq飞车m2摩托,魔术师和银河哪个好
我有银河摩托还有白舰摩托都是永久的,其实说实话我感觉还是银河帅点,《从后面看因为开车都是看屁股》说操控还是白舰舒服点,魔术师我以前有个180天的,感觉跟白舰差不多,但是没有白舰帅。如果你想买摩托的话,对自己有信心就买银河,虽然数据显示银河没有魔术师好,《因为屁股确实蛮好看的》如果感觉手法不是很给力就买魔术师,因为银河跟M1比较接近,过弯角度较大尤其铁骑,魔术师就小很多了。说怎么多看LZ你想好买哪了吗?我没有A车懒得续费,更不想伤心抽奖。
如果楼主想买B车的话,建议Q吧因为我有Q吧奇迹,黄蜂极夜,卓越血鲨,蓝魔鬼,通灵剃刀,B车多了没用。因为卓越党,所以我的座驾是卓越血鲨,综合还不错就是车身大,Q吧开起来舒服多了,车子小过弯无压力。性能差不多毕竟TX想改哪个就改哪个。
日军二战时装备的“彗星舰爆”性能如何?战绩如何
彗星是作为(九九舰爆)之后继开发的,以高性能为傲的舰载轰炸机。装备了液冷发动机,比当时一般的战斗机更快,据悉拥有连护卫之的零战都能甩脱的高速性能。但是该机体难以配置,不过它是高完成度的高速舰爆,必须将其运用为机动部队的核心。
1940年末,本机首次试飞便创下550KM/h的高速率,个性能都被评为优等。
至于战绩,因为再分配部队时,出现了结构复杂和“热田”式液冷发动机适应不良等整备不便的问题,后虽换上气冷式发动机也无济于事,最后只有承担自杀机主力了,那么这种速度极快的轰炸机进行自杀式攻击,其威力就可想而知了。
彗星舰爆(D4Y1-D4Y3)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从德国带回来的He-118轰炸机和其DB601液冷发动机的样品和资料,于是提出了“十三试舰上爆击机”方案,由设计师山名正夫带领团队负责并于1940年12月研制出了第一架原型机,然后他们惊奇的发现它的性能之高令人惊诧,其最高速度竟然达到了519km/h,要知道海军对于零式舰战的研发计划“十二试舰上战斗机”的要求也不过500km/h,而且其载弹量达到了500kg。
彗星舰爆炸是日本海军第一型采用液冷发动机的舰载机,由于采用防止的DB601的热田21型水冷发动机,机首呈圆锥形并有硕大的散热器进气口,整机呈流线型十分美观,全面采用电力驱动,配有复杂的复合式襟翼系统、内置弹仓、机翼整体油箱等等,不过为了减轻整体重量,依然没有安装防护设备。十三试舰爆的速度和航程性能表现比严苛的海军计划要求都高出许多,不过舰体强度不足的缺点很快暴露出来,而且原型机被拿走当高空侦察机直接导致研发进程被延后。
到了1943年6月对发动机改进并进行量产,不过到部队使用后发现液冷,发动机故障率太高再加上日本的技术对其维护难度比较高,所以到了年底又更换了三菱金星62空冷星型发动机,改造成为彗星33型,其总产量为2033架,其中在大凤号航母上就搭载约80架,不过在马里亚纳海战后就沦为自杀式攻击飞机。
基本数:全长10.22米,翼展11.5米,高3.74米。一台1400马力的热田32型发动机,最高速度58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行距离2389公里,空重2635千克,战斗全重3835千克,最大载弹量为500千克,并且两挺7.7毫米固定机枪,一挺在后座可转动的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