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五六十年代的爱情观,还是喜欢现在的,为什么
谈到爱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爷爷奶奶,他们相携走过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享受着平淡的幸福。在我的想象中,60年中应该有着太多的不同寻常,于是兴冲冲地回家,想从他们的生活轨迹中挖掘几个精彩的故事。然而,结果却是让人“失望”的。
回家谈起老凤祥的活动,奶奶问我有没有给他们报上名,姑姑说这么大年纪怎么还跟个小孩一样爱凑热闹。我说是啊是啊,人家报名还要记录俩人之前的爱情故事,我听你们说的都是家常里短,搭伙过日子,拉扯我爸和姑姑们成人,什么是爱情啊。
奶奶说年代不一样思想也不一样,他们那时候日子再苦,都没想过分开过:“你们这些小孩儿对别人缺乏耐心,包容,责任,喜欢新鲜。劲头一过,谁也不肯将就谁。以后能跟我们似得一直一辈子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会很少了啊”。
“爱情”两个字,在奶奶的讲述中,离我的想象越来越远,却越发清晰。
“虽然在那个年代,我也是你太姥姥的心头肉,也是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跟给了你爷爷。什么爱情不爱情,不懂,那是你们的词。你舅爷抗美援朝回来,就把我介绍给了他的战友。你爷爷用在部队里节省下来的60块钱跟我置办了这个家。
55年秋嫁到这个家来,冬天加入合作社,天天食堂每人那么点口粮,忍饥挨饿,白天合作社里干工,晚上挖泥塘。在娘家的时候,俺娘什么也不用我做,来到这里,全家十几口的营生你老奶奶全让我来,你说当年那老太太怎么那么厉害,煎饼不会摊拿着小木棍就打,冬天洗全家人的衣服,舍不得那点草棒烧点热水,手全冻烂了.
58年大跃进大炼钢铁,你爷爷带着一个连队的人“除服”,打机井,拉煤,打铁石,一去就是四年,在云母矿上。
59年到61年,三年大饥荒,饿死那么多人,我和你爷爷省下嘴里的口粮没让咱家一个人饿死。
那个时候就觉得能活下来,一家人完完整整的就是老天待咱不薄。我们所经历的记下来写好几本书得。
人活这一辈子不容易,酸甜苦辣。婚姻是门学问,也是责任,不是只有爱就能走到最后的,感情是两个人的事,谁心里委屈,谁苦,谁累,都要互相体谅,互相温暖。这两个人就是一个整体,他们后面有一个家,家里才是说亲情说爱的地方。
老凤祥人家这个活动很窝心,他们愿意记得我们,再过个几年这些事,我们自己就都记不清了。"
听姑姑说,爷爷奶奶的生活里也有吵吵闹闹,可是有意思的事奶奶生气吵闹的时候,爷爷不说话,让干嘛干嘛;爷爷脾气臭,嗓门大,而奶奶也总是包容了他的那些脾气。
按时间算爷爷和奶奶在一起走过的60年,岁月朴实无华,但他们是并肩走过艰苦岁月的勇士,钻石婚是他们用心经营的荣誉。这六十年的碎碎念念说为爱情太过于浮夸,是因为传承与延续才有了我。
爱情是什么?
我还是不知道,我想真正的爱情可能并不需要多少浮夸的我爱你,而是要最后的相伴;爱情也不是一时的轰轰烈烈,而是一世的柴米油盐。
非常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我喜欢五六十年代的爱情。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尤其是我们的父辈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那种淳朴的爱,感人的爱。
从我有记忆时,特别是我在爸爸妈妈的身上,看到了他们那种对爱情的向往,她们也渴望爱情,他们也知道爱情至高无上。可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和我们当今的年轻人完全不同。
那个时候的爸爸从战场上回来,英俊潇洒,经过了战争的洗礼,爸爸立的战功大的,小的好几次,三等功,集体功,一等功,还有那么多漂亮的奖章。
因为爸爸战绩显著,被部队送到了军校去学习,那个时候的爸爸真是人见人爱,因为爸爸的业务突出,学习优异,在学校里曾多次评为好学生。后来爸爸因为工作的需要就留在军校担任了教官。
爸爸和妈妈相爱了,爱得根深蒂固,爱的幸福满满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恋爱了,妈妈爱爸爸爱到骨子里,爱到灵魂深处,甚至爱到血液里。
我说的这些故事都是我长大了,甚至到今天都是妈妈一次一次的给我讲述,所以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爸爸妈妈相爱的故事那真是感人啊,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因为爸爸的工作繁忙,长期在军校里不能回家,妈妈这时候只有一个人孤单单的呆在家里,特别是在我出生的时候,爸爸都不在身边,以后弟弟妹妹一个接一个的出生,爸爸还不在身边,从坐月子开始,以后都是妈妈自己在照顾我们。
在生活中,因为一个女人,特别是当她生孩子的时候,几乎是经历了人生的生死关头,而此时此刻的妈妈从来没有怨言,而且妈妈还特意嘱咐爸爸不要惦记家里,不要惦记她。
以那以后,家里的任何重担都是妈妈一个人挑,抚养我们姐妹三个,无论是从吃的穿的,还有我们一天天长大的成长旅程中,妈妈一个人任劳任怨,无私的奉献。
在我们家,妈妈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妈妈也有工作,从早到晚还要去上班,为了家庭,她从不和爸爸计较,妈妈曾经说我嫁给你爸爸,感的骄傲感到自豪,因为你爸爸是军人,你爸爸了不起。
爸爸妈妈的爱情至高无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在我的记忆中,我看见爸爸妈妈的爱情,真是令人羡慕,他们不计较吃的,穿的,更不计较谁的付出多,谁的付出少。
我们的爸爸妈妈一直是我们的学习榜样,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那种纯朴的爱情,他可以为了爱情,为了对方,付出自己的应有的责任,互相关心对方,祝福对方。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爸爸妈妈的伟大,并且看到他们对爱情的最高境界,他们有着最好的道德品德,他们可以甚至为了对方做出最大的牺牲。
在当下社会,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爱情观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父辈们,完全截然不同,追求吃的穿的用的,虽说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有一点不如愿的地方,他们就会大吵大闹,甚至离家出走,还有更多的分道扬镳。
对于爱情,虽说父辈们和小辈们观点不一致,年代不同,追求不同,但我觉得还是父辈们的爱情伟大崇高,因为前提是他们互相能够做到同甘苦,共命运,互相为对方着想,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自己的个人得失。
在爸爸妈妈的身上,我听到的都是,爱情虽说是两个人都喜欢,但最重要的还是,爱情要过日子,是要互相扶持,而不是天天挂在嘴边的唧唧我我,更不能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在父辈们的身上从来没看见过什么所谓的离婚啊,分手啊!更没有当今社会的小三现象,出轨现象。因为爸爸妈妈对家负责,对儿女负责,更对自己的婚姻负责。
最后我想说,我喜欢上世纪56十年代的爱情,因为父辈们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从他们身上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是伟大的爱情,什么是你应该追求的爱情,什么事我们更应该做到的爱情。这就是我喜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爱情的原因。
如有喜欢我的观点,就请你关注我点个赞吧,谢谢。
很高兴受邀回答!
我喜欢现在的爱情观,因为时代的发展可以让爱情有更多选择,让更多人“因为爱情”走进婚姻。
五六十年代的爱情观,在变革中发展
五六十年代的爱情是我们祖辈的爱情,因为没有经历过,只能听大人们讲讲,听妈妈说,那个年代的爱情没有很多选择权,大多是媒人介绍或者父母之命,一般不会谈恋爱,大部分是先有婚姻再慢慢磨合。
五十年代,中国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开始觉醒,女性开始作为婚姻主体的平等一方在新中国建立后得到真正的尊重和承认。
那个时代,裴多菲的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点燃了青年的恋爱观转变之路。
六十年代,“恋爱自由”的新恋爱观,开始挑战传统婚恋模式。
因为是探索阶段,所以仍然有一些无奈的婚姻。
现代爱情虽然复杂,但是可以提炼出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现代爱情,更多的是由心而发,只要两人一心相依,有意愿两情相守就足够了。
爱情应该从亚当和夏娃的故事就产生了,当然随之产生了无数的麻烦,也诞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等经典的爱情故事,但是爱情依旧并没有讲透讲完。
有了历史的借鉴,现代的爱情观需要更加专情,不花心,不泛滥。
有人说自己曾经被人伤过,所以对爱情不信任了。
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相比,还是面包重要。
物质生活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精神上的契合,爱情也不会走得太远。
划重点:在爱情观发展的今天,你依然需要擦亮眼睛,选择你自己值得托付一生的人。
我是金朵,喜欢我的观点,请关注我吧,所有的问题都是源于内心的好奇和探索,我愿意回答你的困惑。一问一答一世界,一笑一哭读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