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最后打到哪里才回来
成吉思汗最重要的功劳是统一蒙古草原,结束了草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其实他当大汗时,并没有打到多远。以蒙古漠北草原为中心,向南也只打到过金国中都及其周边地区,即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一带。向西南打到西夏,即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
向西灭了西辽及花剌子模国,即今天的新疆以及中亚几个斯坦。
至于向更远的地方扩张(如阿拉伯、俄罗斯、东欧以及南宋),都是在他儿子和孙子们的手里进行的。
成吉思汗应该是打到花刺子模就回来了
成吉思汗西征一共有三次,他自己指挥蒙古大军的是第一次西征,第二次西征距第一次西征有十一年,是由阔台汗派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第三次西征则由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破波斯的战争。
成吉思汗就是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他是蒙古乞颜部人,生于漠北斡难河上游(今蒙古肯特省)。他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中外各国学者都有从各个不同角度对他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和探讨。他对蒙古诸部的统一战争,对当代蒙古的形成,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他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公元1206年称帝后,则多次对外发功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丶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
起初成吉思汗并不想打花刺子模帝国
花刺子模是太阳之地的意思。其崛起之地在今天乌兹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交界处,是威海最大河流阿姆河的下游之地。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粮仓。花刺子模最鼎盛时期正是成吉思汗时代。那时,花刺子模最大疆域包括整个中亚丶伊朗丶阿富汗大部。
也许是当时花刺子模帝国正处最鼎盛时期,傲慢起来了,才给花刺子模帝国造成了几乎是灭顶之灾。
蒙古与花刺子模的战争,也是成吉思汗遇到最残酷的战争。战后,成吉思汗对花刺子模进行了大屠杀报复,从此,花刺子模帝国和人口全部消失。
当时,成吉思汗正全力对付世仇金朝,并不想和花刺子模结怨,而且为了表示友好之意,曾派出了一支450人的商队,带着大批的金银珠宝和商品,想与花刺子模通商,不想这支450人的商队到了花刺子模后,所有人全部被屠杀,携带的金银珠宝和商品也全被侵吞个一干二净;成吉思汗忍无可忍,于是便将攻金大事交付给大将木华黎,自己親征花刺子模,以雪心头之恨和解决这样一个傲慢无信的国家。这年正是元太袓十四年(公元1219年)。
按双方力量相比,花刺子模国败得那么惨是较不可思议的
战争的胜负是不能单比兵将的数量的,其中将帅的指挥能力丶士气等都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或者说,成吉思汗也许懂得孙子兵法,而花刺子模国根本不知孙子兵法是作么回事。
在当时,花刺子模国,不论在国力上还是骑兵都不逊色蒙古。在蒙古进攻花刺子模之前,两军就交过手。当时蒙古攻打西辽,花刺子模想趁机占便宜。两军在这个时侯打了一仗,花刺子模胜了,但是胜得很惨。这支西征西辽的军队是成吉思汗的大将哲别领队,在当时,哲别领队的这支军队战斗力是较强的,还是输给了花刺子模国。
后期蒙古西征,花刺子模竟不堪一击,着实有些奇得让人想不通。但历史就是历史,败就是败,胜就是胜,不存在任何假设。
有人说,这次西征蒙古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各有说法,也有说23万,号称60万),然而花刺子模却有40万军队;纵然不能战胜蒙军,也理应重创蒙军呀。原因是,一,人数比蒙军多,二,蒙军是远道而来。若集其兵力决一死战的话,历史也许另一回事了。但事实是蒙军到后,花刺子模居然完全采取守城,没有一次出来与蒙古大军正面交战。
这种守城战与打一抢换一地方是不一样的,中国的游击战打一枪换一地方,是在兵力不如敌的情况下,借用了山川的地利优势,而且纵然“打一枪换一地方”也依然不排除“敌退我进”,的灵活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战略方针。花刺子模有那么强的国力军力,只守不攻,岂不是太消极,太死板而给蒙古军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机会?比如蒙古打甲城,乙城可以去支持一下,但乙城只是看着,一动不动。到了后来,蒙古军连攻都不攻了,直接围起来断水,城里花刺子模军也不出来突围一下。其实,从很多资料可以查到,当时花刺子模是有很强的实力的,是中亚霸主,而且正处在一个国家的上升时期。如果说金国与南宋是在一个王朝未期被灭亡的,那么花刺子模却是在自己最鼎盛时期被蒙古大军灭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