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侓诗体的对仗有哪些讲究

对仗,指诗歌中词句的对偶。通俗地讲就是一联中出句和对句要像对联形式。

格律诗中的对仗有以下形式:

一.工对:指用同类词性的词对仗。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虚词对虚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也就现代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分类相对。古时侯又将名词细分为天文.地理.时令.器物.衣饰.饮食.文学.文具.草木.形体.鸟兽虫鱼等很多门类,要求分类相对。这就显得更繁杂了,但唐代绝大多数作者,无论大家还是小家多这么做。工对是对仗的基本形式。

二.宽对:鉴于上述工对的繁杂,在运用中受限制太多,所以宽对应运而生。宽对是相对工对而言,要求词性相同便可相对。也就是不强调上述名词的细分门类。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中的马.雨.水.花.露.衣都是名词,可以作为对仗。

三.借对:是指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用甲义,同时又借用乙意或丙意构成对仗。这种情况在古诗中很多,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寻常”,古时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杜诗用以作数对。又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中的“沧”,李诗借音“苍"与“蓝”相对。

四.流水对:是指一联中的两句它们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一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它们是分不开的,就像流水一样顺流而下。如白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流水对一般用在尾联,以便收住全诗。

格律诗不管律诗还是排律,除首尾二联外,中间都要求必须对仗。

对仗是格律诗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由骈文发展而来的。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不然就不能称之为律诗。那么,律诗的对仗有什么讲究呢?

格侓诗体的对仗有哪些讲究 - 小牛游戏


律诗对仗的基本要求和对联是一样的,第一,字数必须相等;第二,词性相同;第三,平仄相对,要避免孤平;第四,句式结构一致;第五,意义相关联,上下句意义相同或者相反,但是切记不要合掌。但是律诗的对仗不像对联那样要求严格,比对联要宽松一些。我们在律诗中最常见的就是工对,宽对和邻对。

1,工对:律诗中很工整的对仗,就叫做工对。比如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词对数量词,鸟类名称对鸟类名称,动词对动词,色彩对色彩。



2,宽对:宽对是相对于工对来说的,一般只要求句型相同,词性相同。例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里的“青山”与“白铁”除了都是名词之外,不太精工,按说“青山”应与“绿水”相对才算精工,所以属于宽对。

3,邻对:邻对是指词意的门类相同或者相近,比如天文对时令,植物对动物等,比如李贺的《七夕》中的名句“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鹊”对“花”,属于动物对植物。

以上三种对仗最为常见,其实律诗中还有好多偏僻的对仗,比如自对、借对、扇面对、错综对等。尽管很复杂,但是有志于律诗的朋友可以了解学习一下。但万变不离其宗,出不了对应的范畴。

我想强调的是,诗词切忌合掌,比如伟人的名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则属于合掌,因为英雄和豪杰意义接近,虎豹和熊罴皆属于猛兽。对于诗词来说,初学者最容易犯合掌的毛病。

想要精通律诗,真的很难,光是对仗就有很多种,初学者只需要掌握工对、宽对与邻对就行了,一定要多学多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平台上有好多出对联的,闲暇的时候可以对一些对联,对对联可以提高诗词的对仗水平。

问题:格侓诗体的对仗有哪些讲究?

....

前言

格律诗的对仗讲究比较多,对仗的不同种类也不少,常见的有几下几类,其中的讲究各有不同:

1、工对

工对不仅要求门类相同词性相同,古人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对仗,编辑了不少这样的类书,分了很多门类如:动物、方位、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植物、数量等

古人作诗的时候用同一门类的词语相对被称为工对,例如杜甫的这首七律《登高》中间二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宽对 邻对

词性和大的类别相同,小类上有所不同,例如杜甫《秋兴八首》的第三联,丛菊对孤舟,他日对故园 :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往宽里说,名词对名词就可以算是对仗了,门类可以远隔千里,例如水和衣相对。

3、流水对

流水对前后意思连贯如流水,颠倒后语意就可能不通了。例如杜甫的《秋兴八首》的另一首: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4、扇面对

扇面对在词里用的非常多,例如: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古诗里最有名的是白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

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5、借对

从字词本身来看并不相对,甚至词性都不一样,但是因为是多音字或者多义字,诗人硬是拉郎配,杜甫就很喜欢搞这种游戏,看起来也别有意思:

杜甫《曲江》中"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的《九日》: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其中的分与开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6、当句对

当句对是在句子中自有对仗的词语,例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既是上下联对仗,而且也是当句对,巴峡对巫峡,襄阳对洛阳。

7、错综对

上下联需要对仗的词语,所处的位置却不相对,例如[唐] 李群玉《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 》 :

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第一联: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六幅湘江水对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 湘江对巫山 ,位置不相对。

8、偷春对

了解偷春对,首先要了解偷春体,五七言律诗对仗在中间二联,如果第一联对仗,中间联不对仗叫做偷春体,比喻成先于春天偷开的梅花。例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因为第一句是平收押韵,因此平仄不相对。

结语

格律诗的对仗最为严谨,不过在初盛唐之际,有不少格律诗对仗不太严谨,例如李白的额《夜泊牛渚怀古》八句都不对仗;崔颢的《黄鹤楼》只有第三联才对仗。这些都是格律诗发展过程中的现象。

@老街味道

格侓诗体的对仗有哪些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