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圆梦村六个先祖位置
梦想季圆梦村先祖,圆梦村的位置在霞谷右边。
第一个先祖,跳舞艺人先祖,进图后第二个房子后面
第二个先祖,回旋大师先祖,任务向导后面房子的左边
第三个先祖,偷窥邮差先祖,回旋大师先祖后面
第四个先祖,熊抱雪人先祖,大蜡烛旁边的房子旁边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让她做的事,王熙凤为何没做
秦可卿对贾府的未来是很有远见,托梦给王熙凤要扩张祖坟附近多置办房屋田舍的业务,而这祭祀产业公家是不管的,按长尊幼卑来管理业务,可以给后代留条后路。
但因贾府的大权是王熙凤一手掌握的。置办田地是可以的,但是让贾府的人轮流管理,就触犯了她的威严。贾府的所有一起开销都是由她来统计,直接说金库由她来掌管。王熙凤为人很精明,而且经常中饱私囊。如果贾府每个人都参与到管理贾府的事务中来,就显不出她的能力了。王熙凤还擅妒,她的权利被人瓜分,倘若再出个有能力的人,比如说探春,那她维持了这么久的威信就会失去威力。贾母也不再看重她,众人也不会对她唯唯诺诺、阿谀奉承了。说白了就是要权力!
梦中之事,岂会当真?
更何况,王熙凤的信条是“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
王熙凤管理贾府,从大处上说是为了展现自己作为女中豪杰的管家本事,从小处上说,她管理贾府,只为了更好在这个位置上为自己谋私利,中饱私囊而已。
贾府的兴盛败落与她当然有密切关系,但对这件事的关注程度,远远不及先中饱私囊来得重要。
所以,在这些条件综合下,她怎么可能把梦中的预言付诸行动呢?
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参与回答一下,方家指正。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为何王熙凤没做呢?
可卿说贾家气数将尽,王熙凤忙问可有何方法延续富贵。可卿说:
婶子你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是人力能可保常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也。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然后可卿又对王熙凤说:
秦氏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于此。合同族中长幼,大家定了则例,日后按房掌管这一年的地亩、钱粮、祭祀、供给之事。如此周流,又无争竞,亦没有典卖诸弊。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便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祭祀又可永久。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
可卿叮嘱王熙凤为贾府衰败后之事,早做打算。但是王熙凤后来却没有去做,我想理由至少有两点。
第一:可卿死后,元春封妃,这一巨大的喜悦冲散了王熙凤对后事的忧虑。
可卿的丧事一办完,就传来元春封妃的喜讯。贾府上下个个脸上皆有得意之色。随后就开始忙碌建大观园,迎接元春省亲之事。王熙凤即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去做可卿吩咐她的事情。
而且元春封妃,让贾府中人觉得贾府似乎又要延续往日鼎盛的富贵了。
这短暂的荣华迷了王熙凤的眼,完全忘记了可卿嘱咐她的“登高跌重”的警惕。
再后来,王熙凤一步一步为了利益,为了争风吃醋心机用尽,却始终不曾悔悟,人生终有一散之理。
从这一点上看。秦可卿的谋略,格局,政治才华都远超王熙凤之上,她是难得的一个极其清醒的人。
第二点理由是贾府在元春省亲之后,经济上依旧艰窘。而且可卿交代的两件事情,王熙凤其实也做不了主。
元春省亲已经用光了贾府所有的钱,而且盖大观园这一笔银子钱,应该是来自林黛玉家,但在本篇内不展开。
但是,元春省亲过后,贾府经济依旧是困难。
而且王熙凤虽然在荣国府管家,但是大权依旧是掌握在王夫人手上。详情从黛玉第一天进府时,王夫人问王熙凤有没有准备下,给黛玉裁衣服的料子,就可以看出王熙凤依旧要听命于王夫人。
虽然王熙凤费尽心机管理荣国府,但荣国府依旧是入不敷出,根本就不够亏空的,哪里来的银子去购置祖坟附近的田产呢?
王熙凤虽然变着法子,借着管家捞了不少利息钱,以及不义之财,但是,依她贪婪吝啬的本性,也根本不可能拿出来给贾家治办田产。
所以,可卿吩咐之事,就这样一误再误,导致了最后贾府的整个溃败,再也无有回旋之地了。
说到底,所托非人。
简言之,王熙凤只是执行者,大管家。真正可以决策家族事务的人非贾母和王夫人莫属。
秦可卿预言贾家要亡,给出了未雨绸缪的对策。但是,身为大管家的王熙凤明知道秦可卿预言正确(王熙凤作为管家最清楚不过贾家此时已寅吃卯粮,财务窟窿多多),应当早做打算,但也不敢向贾母和王夫人建议以避免话语不受用,甚至立马影响自我前途
秦可卿给王熙凤托梦让她做的事,就是让她在贾府还处与尚有余力的时候,在祖坟附近多购置一些产业,名义上的收入是为了祭祀,但是将来如果贾府获罪的时候,这种产业可是不会被官府收缴的,贾府的子弟们就可以凭借着这个收入继续读书,有了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这是一个关系到家族传承的长久之计,王熙凤也是认可的,但是她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秦可卿应该是一个具有皇室血统的人,自然站得高,看得远,贾府里的众人是未必能想得到这么长远的。
宁国府是整个贾府的长房,秦可卿还是宁国府里唯一的长房长孙媳妇,就古代的豪门贵族来说,这种身份就应该是一个大家族的小姐,然而,秦可卿却是一个小官(营缮郎)从育婴堂里抱来的孩子,这可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宝玉到秦可卿房里午睡的时候,秦可卿屋里的摆设,无论是涉及到杨玉环,还是赵飞燕,她们可都是皇帝家的人物,这也说明了秦可卿不但不是一般人,而且还会是一个具有皇家血统的人物,只是暂时借着秦业的家庭关系而已。
站得高,才能够望得远,秦可卿对于贾府将来有可能获罪的担忧,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秦可卿无疑是贾府的一项政治投机,我们可以参照康熙费立太子的故事来想一想,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投机活动的风险可是很大的,要赌上整个家族的命运,但这对于安享尊荣的贾府里的人们来说,他们可是未必是能够考虑到的。
王熙凤即使是想要这么做,也未必会得到上层的支持。
别说是秦可卿这样的长远计划,即使是对于贾府目前迫在眉睫的入不敷出的状况,当有些理智的人看出来向上一级反映的时候,也是难以得到认可的。
荣国府的管家林之孝看出了这一点,向贾琏反应,希望可以减少一些贾府里的工作人员,减少一些开支,但是贾琏以贾政刚刚回家,时机不合适为由拒绝了他;王熙凤后来也对王夫人提出了这个建议,但是也被王夫人否决了,就连黛玉都看出来了这一点,可她是和宝玉说的,这就更无异于对牛弹琴了。
在后期,王熙凤只想着要自己攒梯己,早就忘了贾府的大局了。
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人,但是到了后期,因为她本身就比较喜欢敛财,在加上通过她在铁槛寺的弄权,白得了三千两银子,就越发的长了胆识,变得更加的恣意妄为了。
俗话说,“利令智昏”,恐怕王熙凤早就把秦可卿的忠告放到了一边儿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