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十大历史故事?

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哈尔滨双城的典故?

双城,又称双城堡,是东北历史名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有“南有辽阳府,北有双城堡”之说。“白山黑水帝业兴,金源右翼古双城”。八百年前,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曾在涞流河(拉林河)畔煮酒谈兵,境内至今尚存金代达禾、布达两座古城遗址。

传说早在19世纪初,清朝嘉庆年间。那时清政府为了疏散旗人,决定分期分批的由政府注资,迁往北疆----拉林仓一带,开拓荒地耕种和放牧。并允许他们自由招募民人(汉族人)代垦。

双城堡始名建制的起因:嘉庆十七年四月二日(1812年5月12日),仁宗钦令,再次将在京闲散旗人移驻吉林垦荒试种以裕生计。为此,责令吉林将军赛冲阿查明可垦荒地具奏。仁宗钦准了吉林将军赛冲阿选定的拉林东北和东南两处垦地,但严厉驳斥了其缓办的奏议。为此,赛冲阿调任成都,富俊接任吉林将军。后始名建制的双城堡地域并未列在预筹垦地之中。

清初属宁古塔昴帮章京。康熙元年(1662年)属宁古塔将军营。康熙十五年(1676年)为宁古塔副都统衙门所辖。雍正三年(1725年)为阿拉楚喀副都统衙门属地。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设双城堡协领衙门,为双城设治之始。道光十一年(1831年)天德兴烧锅,在西大街道南开业,伙计30余名,年产高粱酒100万斤。

咸丰元年(1851年)裁协领,设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八年(1882年)设双城市厅,置理事抚民通判,兼管拉林,旗(满族人)、民(汉族人)分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归吉林省滨江道管辖。宣统元年(1909年)设双城府。

2014年06月10日,双城撤市变区 并入哈市城区版图。2015年5月10日哈尔滨市双城区正式挂牌揭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要听冰城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要听冰城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哈尔滨双城的典故,我要听冰城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