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盛魁和乔家大院是一个时代的吗?
是一个朝代的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
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
从始建到建成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大盛魁商号是清代山西人开办的对蒙贸易的最大商号,极盛时有员工六七千人,商队骆驼近二万头,活动地区包括喀尔喀四大部、科布多、乌里雅苏台、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内蒙古各盟旗、新疆++++、库车、伊犁和俄国西伯利亚、莫斯科等地。极盛时,几乎垄断了蒙古牧区市场,蒙古的王公贵族及牧民大多都是它的债务人。1929年,大盛魁歇业。不过,歇业后的大盛魁一直处于半关门状态,一直到1947年,大盛魁才彻底散伙
《大盛魁》与《乔家大院》在时代背景上有较大的重合部分,但是具体说来不能说是同一时期但是同一时代。
《大盛魁》由创业、兴业、歇业三部构成,历史跨度270年,讲述了自清代“走西口”历史背景下由晋商创造的中国清代最大的跨国贸易商号——“大盛魁”的兴衰传奇。
《乔家大院》以清代咸丰初年(1851年)为起点,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全剧终的时代背景,讲述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故事。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自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1912年)四百余年间,无数陕西人、山西人以及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清朝最大的商人?
伍秉鉴的祖上种茶叶的,后迁徙到广州,但还是以卖茶叶为主。等到伍秉鉴这一代,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而伍秉鉴为了把生意做大,开设了商行,开始与外国人做生意。伍秉鉴是正经商人,他与外商交易的也是丝绸和瓷器等中国特产,并且他只接受白银付款,为国家减少了白银的流失。但是外商却不这么看,他们为了暴利,往往在与伍秉鉴交易的货物中夹带++,最终被林则徐查到,逮捕了伍秉鉴。而在++战争中,伍秉鉴给清军修碉堡、造战船、供军火,但换取的结果是,自己一个人要赔110万白银给英国,占总赔款的约二十分之一!伍秉鉴死后,后世统计他的资产大约2800万两,要知道,当时美国最富的人也才约有700万两,可谓是真正的世界首富!
第二名,“钱王”王炽。
王炽的创业史到今天还被人津津乐道,因为他家境贫寒,全靠自己努力才有了“钱王”的称号。他的创业资金就10多两银子,还是变卖母亲的嫁妆得来的,并且他也是从小生意做起的。有钱后的王炽并没有忘记国家和人民,他为国家垫付军费60万两,为国开办工业垫付10万两,为赈济陕西、山西旱灾,捐赠2万两,王炽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一品红顶商人!
第三名,“红顶商人”胡雪岩。
一提到胡雪岩,你肯定能想到他的经商之道,没错,他对经商确实有独特的见解,但他却不是一个完全的商人,而是半官半商。胡雪岩凭借他的商业才能,开办了私人钱庄和中药店,但同时他也为左宗棠运军火,运粮食,甚至帮他创办了福州船政局、还帮他收复了新疆。到了后期,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和官员的打压,胡雪岩近乎破产,但左宗棠还是受朝廷的命令查封了胡雪岩的当铺,商号等,并且如实汇报给朝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最大的商号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最大的商号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