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元春的生活原型是谁?
在红楼梦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女子,她就是贵妃贾元春。虽然贾元春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毕竟是一个皇帝的贵妃,那么贾元春是谁的妃子呢?
贾元春是虚构的人物,不能确定她到底是哪个皇帝的妃子,红楼梦也没说当朝的皇帝是谁。据现在史料解密作者曹雪芹,雪芹的祖辈曹寅曾有两个女儿入宫作康熙爷的伴读,这两个女儿应该是曹雪芹的姑姑。
另外,曹雪芹祖辈中确实有女儿当王过妃,但只是嫁给王爷,而不是嫁给皇帝。贾元春的原型,只是出于艺术需要而加以改造了。
刘心武揭秘元春原型
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写贾宝玉过生日,众女儿在怡红院会聚,大家喝酒,唱曲,当中还做一种游戏,抽签,签上有花名,有一句诗,暗示每一个抽签者的命运。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大家记得吧,探春就抽到了一根签,这个签上面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签词上就说,抽中这个签的人必得贵婿。这个时候众人就有一句议论,说:“我们家已有了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就逗漏出一个消息,就是贾元春这个角色,她的原型最初并不是皇妃,就是一个王妃。
当然,前面提到,曹雪芹一个姑妈,后来成为了平郡王妃,不过那不是通过选秀女攀附上的,那时候曹寅活着,康熙对曹寅好得不得了,曹寅的那个女儿嫁为平郡王正室,是康熙指婚,她的辈分,比元春原型高。“我们家已有了王妃”,曹家人说这个话首先会是指这个平郡王妃,但把曹家的事情写成小说,生活中的平郡王妃并没有转化为一个里面的艺术形象。曹雪芹在书里写的诸多女性,生活原型都取自跟他自己一辈的,元春跟平郡王妃对不上号,其原型应该是另一个跟曹雪芹平辈,但年龄大许多的姐姐。“我们家已有了王妃”,在生活里也会是说她,在小说里,就是指贾元春。
探春为什么是雅号?
探春是雅号的原因如下:
探春的雅号是"蕉下客",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探春说自己最喜芭蕉。因着这个名字,黛玉还笑话说古人曾云"蕉叶覆鹿"。"蕉叶覆鹿"是一个典故:春秋时,郑国樵夫打死一只鹿,怕被别人看见,就把它藏在坑中,盖上蕉叶,后来他去取鹿时,忘了所藏的地方,于是就以为是一场梦。后以"蕉叶覆鹿"比喻"得失荣辱如梦幻"大概也有对这红楼最终是一场幻梦的暗示。"芭蕉"这个意象常常在诗文中出现,但通常"雨打芭蕉"都是代表了一种凄凉的心境,最易引起文人的羁旅之思,离愁别恨之类的情感。
跪求甄宝玉的生平和结局?
红楼梦中与贾宝玉同貌的甄家少爷,与贾宝玉有相似的情形,不一样的结局,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
甄宝玉,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他生得眉清目秀,倍受祖母溺爱,取小名为“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如要读书,“必得两个女儿陪著,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他还常对跟著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父亲曾经痛打过他几次,每打得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妹妹”的乱叫起来。后变化颇大,他进京考功名时,与贾宝玉面谈一次。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后经王夫人做媒娶李绮为妻。
甄宝玉既不是神瑛侍者也不是顽石。
红楼梦本来就是个梦里梦外的故事。
贾宝玉在梦里,甄宝玉在梦外,便如镜子两边的两个人影儿,说没有,又是必有,说必有,又看不到摸不着,虽然一般形象一样性情,却有内外之分。
比如宝玉的“狂”与“痴”,在贾宝玉,这是胎里带出来的性情,是他情种的根子,是允生允死的本质原因,但在甄宝玉,却只是大家公子的癖性,是浮在面子上的东西,是个小小的任性的“毛病”。
贾宝玉可以为情出家,为情死,为情化灰、化烟,甄宝玉却只能屈服于仕途经济,与士大夫诸般人等结交,最终二人“分道扬镳”。
这就像做梦的人梦醒了,开始为生计发愁,也像照镜子的人整顿好了衣冠之后不照了,出门迎客。
所以,虽然曹雪芹把甄宝玉写在贾宝玉的梦里,却是在告诉我们贾宝玉才是甄宝玉的梦,不但是甄宝玉的梦,也是世间所有骨子里痴狂却又不得不随波逐流的性情中人的梦,更是曹雪芹自己的梦,他们梦想的,不过是做一回贾宝玉这样的人,为爱孽生,为爱灭死,轰轰烈烈走过这一辈子,哪怕只有区区十数年,哪怕冤孽偿清便散场,也绝不后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探春历史人物原型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探春历史人物原型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