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讲解?

       您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应县木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应县木塔的概况。

  应县木塔创建于950多年前的辽清宁二年,高67.31米,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木构建筑。这座巨塔,顶天立地,雄伟壮观,玲珑剔透,近观给人的视觉印象非常高大。从外观上来看,木塔建在一个4米高的两层砖石塔基上,面呈八角形,底层直径30.27米,共有五层六檐。木塔每层檐下及暗层座围栏之下,都是或大活下一组挨一组的斗拱,转角外更是三组斗拱组合在一起,犹如多多盛开的硕大莲花。据专家统计,木塔共使用54种240组不同形式的斗拱,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斗拱最多的塔,堪称“斗拱博物馆”。此外应县木塔还带有明显的道教特点:比如就现在的木塔方位图看,正好是一副先天八卦图的方位。

  大家站在高大的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积淀的木塔下面,一定会惊讶于它为何耸立千年而不到,为何耸立千年而不蛀不朽,为何耸立千年而无火无灾。

  下面我将给大家揭开木塔神秘的面纱。

  一高大的木塔建造之所以历经千年仍然耸立在大地上,与其独特的结构方式密切相关。①木塔的没有采用以往建塔的四方形结构,而是采用了八角形框架的方法,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②木塔的整体构架用木料,在结构上采用了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框架,将木塔面分为内槽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构成座供游人活动,整体构成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筒式结构,这就增强了木塔的稳固性。③另外木塔各层之间的链接又采用了十分科学的叉柱造方法,从而造成逐层内收的效果,不仅减少了用料而且增加的稳固性。总之,科学的双套筒框架结构的刚性和卯榫斗拱结构的柔性,组成了完整而坚固的建筑结构,有效提高了塔身抗弯抗剪和抗震的能力,从而造就了应县木塔超凡的稳固性。

应县木塔历史沿革?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

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应县的名胜古迹有一共有几个?

应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

其中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最为著名。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高 67.31 米,底 层直径30米,六檐八角,楼阁式迭起。是国内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县城东北隅的净土寺(又称北寺),建于金代, 历经修葺。寺内殿堂构造玲巧,金碧辉煌,为金代建筑之精品。其他还有长城、古城、三岗、四镇等古遗址,都具有一 定的考古价值。

5 应县木塔的资料?

以下是应县木塔的资料:

应县木塔建于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近一千年的历史,其高67.31米,共九层,每层均有檐角和檐牙,外表呈八角形,造型壮观,构造严谨,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感叹它的神奇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应县木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之一,其建造过程自然非常不容易。木塔的结构采用了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每一层都采用榫卯结构,没有使用任何金属材料,仅凭木材搭接而成,因此被誉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珍品。在没有现代化建筑技术的情况下,古人们用手工工具,用木材精心拼接,刻下了这座壮美的建筑。这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应县历史文化资源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应县历史文化资源介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应县木塔历史沿革,应县历史文化资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