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从政治方面来看他不是典型的政治家。是她在谋权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手腕和计谋的。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也是很高的。他做出一个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策是他受的教育分不开的

慈禧在位起止时间?

慈禧太后执政48年。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从1861年开始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上徽号慈禧;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到1908年结束,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轶事典故

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她为了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

建成之后,李莲英速去禀告慈禧,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慈禧听罢感到十分惊奇,便起驾出宫。出西直门下高梁桥,坐上皇船,沿长河,直到万寿寺。

慈禧上了码头,进了山门,直奔大雄宝殿而来。进得殿来,见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 那个时候,奴才欺骗主子是要杀头的,但李莲英心中有数,忙说:“太后息怒,请您后殿御览。”

慈禧太后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坐在殿中央,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慈禧的文武大臣也在这里。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

慈禧见状明白了一半儿,但她故作不解问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他们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您就是当今救苦救难的+++菩萨啊!”“如今先皇晏驾,新皇尚幼,国不可一日无主,臣民们请您垂帘料理朝政,您可要救庶民于水火之中啊!”

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慈禧也就心安理得地垂帘听政了。

高阳慈禧传介绍?

跨度七十年,人物上千名,气势恢弘的晚清历史全影画卷,《慈禧全传》是台湾已故著名小说家高阳先生史诗巨著。全书六部,以慈禧掌权为经,清末政治为纬,编织出一个个吸引人的故事。

《慈禧前传》慈禧从“贵妃”到太后的政治生涯。书始于其皇帝丈夫的死,清咸丰十一年,清文宗死于热河行宫,幼帝载淳即位,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面对着权力的诱惑,汹汹的政局,跋扈的权臣,慈禧跃上了一条从政之路,一个女人的王朝从此建立起来。这可能是六部书里面最为流畅、好看的一本。

《玉座珠帘》辛酉政变之后的政局,百废待兴,珠帘之后,年轻的太后,有着怎样的政治手腕,居然逐步迈向权力之巅?

《清宫外史》宫廷之内的烛光斧影,将相公卿的尔虞我诈,浊世佳公子的风流倜傥,绿林英杰的豪迈壮气,乡野小民的离奇遭遇……那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有着说不尽的摇曳生姿、道不完的万种风情。

《母子君臣》末世君王,怀着振兴乾坤的鸿鹄之志,但强悍的女主、误国的弄臣,必然扼杀这段改写历史的最后机会,宫廷之中,惟有权力,哪有亲情?

《胭脂井》戊戌变法将帝党的矛盾推向极端,凭借袁世凯的“临机一动”,后党跃上了权利的巅峰。朝廷意欲借义和团运动灭洋,却未能阻止洋人的节节进逼,慈禧命人将珍妃投入井后挟皇帝仓皇出逃,国家的命运到了最艰难的历史关头。

《瀛台落日》两宫回銮还不到一年的工夫,宦海沉浮,几人弹冠相庆,几人不堪回首,各省总督半数迁转,两江总督刘坤一的病殁掀起又一轮的明争暗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要听历史人物慈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要听历史人物慈禧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历史上慈禧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我要听历史人物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