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适合什么人看?
首先肯定是酷爱历史的人,二十四史约4700万字,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是一分钟400字左右,假设一天阅读1个小时,也要坚持五年半的阅读时间,但是你要知道这些史书都是古文撰写,有很多字都是不认识的,而有些认识的字你也不知道它的意思,需要看注释或者查阅相关书籍,一来二去大把的时间都用在查阅资料上面,就算你读完了,但是你知道事情的缘由吗?结局吗?都不知道,那你就需要重新回头再读了,一对比又要多花费很多时间,所以熟读二十四史的人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十几年如一日读史书,忍耐力,坚持力,执行力非常人能比,这种人又岂非等闲之辈。
熟读二十四史的人并不是说混得有多好,多么有钱,而是一种思想境界的差距,是常人难以参透的感知。我有个大学同学就读完了二十四史,熟读并不知道,但确实是读完了,从他身上就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见识宏博,谈吐不凡。所以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熟读二十四史,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等闲之辈,甚至在某一境界已经后无来者。
为什么喜欢历史的人爱国?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人民 ,辽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而这些都有赖于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知晓。因此让熟读历史的中华儿女对自己的祖国和民族深感自豪。
近代中国因为落后遭到帝国主义的欺凌掠夺,使得中华民族陷于民族危亡之深渊。
觉醒的首先是通晓历史,富有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综上所述,熟悉历史热爱历史的人比一般人爱国。
读历史让人明智吗?
读史确实可以令人明智,但也只是在思想上能让人明智,一个人在实践中会不会做出明智的选择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理论上读史能让人明智
历史通过展现各种经验和教训使人明智。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许多人物和事件,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功过得失会直观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一些历史人物的身上学到好的作风和品质,借鉴到他们成功的经验,这些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自身的修养。比如,曾国藩身上就有不少值得学习的东西。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历史人物身上看到不好的作风和品质,这些将会帮助我们避免重蹈覆辙。比如,三国时期的杨修身上就有一些东西是我们要避免重蹈覆辙的。
此外,历史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更为直观,历史事件都是过去真实发生过的事,通过学习历史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良好的处事策略和手段,当然也可以避开一些失败的处事方式。当我们以后遇到类似的事件时,这些策略和手段就很有参考意义了。
实践上要看当事人如何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只是在思想层面使人变的明智,而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观念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不同的人从历史知识中领会到的东西也是不一样的。就拿岳飞抗金来说,有的人可能觉得岳飞不明智,而有的人则认为岳飞的做法才是明智的,对得起家国的。
这种因当事人主观观念不同而引起的领悟差异将会导致他们在面临同一个事件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选择,他们的选择只是自己心中认为的“明智”而已。
而这种带有主观性的“明智”显然未必都是真的明智,它们需要接受客观准则、道德标准等因素考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熟读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熟读世界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