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汾阳的历史?

汾阳,因位于汾河之阳(西)而得名。

汾阳,历史悠久。周为古兹国,县置春秋属晋,为瓜衍县地,战国属赵,为兹氏县。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地入秦,属太原郡。汉因之。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置并州西河郡于兹。西晋咸宁三年(277年),陈王司马斌改封西河王驻此,郡改为国,县易名隰城。北魏太延中(435-440年),改隰城为什星军。太和八年(484年),复名隰城,邑置西河郡,隶汾州。孝昌二年(526年),汾州移治隰城仍领西河郡,天宝元年(742年)改汾州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汾州,而治所均设隰城县未变。

肃宗上元元年(766年),县名改称西河,历五代、宋、元,汾州治所在县城亦未改,其间,宋置汾阳军于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汾州为直隶州,州治仍设西河,兼领平遥,介休、孝义三县。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升州为府,依郭设汾阳县。又置冀南道、府、道治均驻县城。此前,县名虽未以汾阳冠名,而俗以汾阳为县别名,盖以县城居汾水之阳故,清康熙五年(1666年)冀南道并入冀宁道,府县遂隶。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民国19年废道。

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设汾阳专区,行署驻县。1951年,撤汾阳专区,隶属榆次(晋中)专区。1971年划归新成立的吕梁地区。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汾阳撤县设市。2004年,汾阳市成为山西省计划外单列市。

割股奉母典故是孝义还是介休?

答案是;割股奉母典故是孝义。

“割股奉母”:

据记载,孝子郑兴,自幼很有志向,终日勤劳耕作,侍奉父母,但家境贫寒。父亲去世后,郑兴守孝3年。母亲久病不愈,郑兴服侍床前,从不解衣,不离母亲半步。母亲想吃肉丸汤,郑兴因无钱买肉,于是割下自己的肉煮汤奉母。此事传开后,人人都为郑兴的孝道所感动。“割股奉亲,乃世乏奇事!”。

晋中平原在远古是什么?

  晋中平原在远古是盆地,又称"太原盆地"。  严格的讲,地理学上没有“晋中平原”这种说法,应该是晋中盆地,晋中盆地是汾河谷地的一部分,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又称"太原盆地。  汾河谷地东依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起黄寨的石岭关,南至介休的绵山镇,东西两侧以断层崖与山地相接,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晋中盆地长约150千米,宽约30~40千米,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5000平方千米。晋中盆地包括太原市区与榆次区、祁县、太谷、平遥、汾阳、介休、孝义、文水、交城、清徐等县区。

  晋中平原在远古是盆地,又称"太原盆地"。  严格的讲,地理学上没有“晋中平原”这种说法,应该是晋中盆地,晋中盆地是汾河谷地的一部分,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又称"太原盆地。  汾河谷地东依太行山,西接吕梁山,北起黄寨的石岭关,南至介休的绵山镇,东西两侧以断层崖与山地相接,盆地呈北东--南西向分布。晋中盆地长约150千米,宽约30~40千米,包括整个汾河中游,面积达5000平方千米。晋中盆地包括太原市区与榆次区、祁县、太谷、平遥、汾阳、介休、孝义、文水、交城、清徐等县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介休和孝义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介休和孝义历史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割股奉母典故是孝义还是介休,介休和孝义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