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的由来民间故事?
淮北地区因地下煤炭储量比较丰富,被国家纳入能源基地的战略考虑。昔日被作为地理概念的“淮北”,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淮北位于苏、豫、皖三省接壤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就在此繁衍生息。相传公元前21世纪,商部落首领相土率族人由商丘迁徙至此,聚落成邑,为古氏族方国。后以相命名古都为相邑,邑之主山也因之名为相山。相土、相山、相邑人山城名于一号。
北橘南枳的故事?
是南橘北枳
一次,齐国大夫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
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听了,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这是个成语故事,出自《晏子使楚》,晏婴是齐国出名的善于辞令的外交家,齐国派他出使楚国,楚国君臣密谋一个侮辱齐国和晏婴的法子,让一人冒充齐国人,说是他犯了偷盗罪,以此侮辱齐国人善于偷到,而晏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驳楚王,维护了自己及国家的尊严
南阳的红色历史?
南阳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关注关爱于南阳,或战斗工作于南阳。厚重而光辉的历史使得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较早地进行了产业开发。在文学、文学文本方面,由前涉执笔完成的《桐柏英雄》1972年出版。近年来,桐柏县组织文学工作者根据发生在这块红土地上的革命英雄故事,先后在中央文献出版 、作家出版社等出版发行了《巍巍桐柏》、《桐柏英豪传》、《桐柏英雄淮源春》、《红苏区绿淮源》、《金兰曲》、《李兴功作品选》、《淮源之歌》等10余部300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镇平红色文化文本主要围绕彭雪枫将军书写,其中有长篇纪实小说《彭雪枫将军—永不飘落的红叶》,革命回记录《玉乡魂》、《一代名将彭雪枫》,戏剧《彭雪枫在淮北》剧目等;在南召县,主要有《南召文史资料》、《革命老区南召》、《伏牛凯歌》以及《袁宝华访谈录》等。以下,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途经南阳的20余天中,留下了许多歌颂部队的民歌。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歌,也成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影视剧方面。1979年,根据《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在全国影响巨大,产生了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三位影坛明星;2005年,桐柏县又买下了前涉同志长篇军事纪实小说《桐柏英雄》的修改权,协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投资1.3亿元拍摄30集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目前正在筹措当中。2007年18集电视剧《彭雪枫》拍摄完成并在央视上演、同年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2006年以袁宝华等为原型的12集电视《喋血英魂》由河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此外,文献纪录片尚有中央电视台文献纪录片《彭雪枫将军》、河南电视台纪录片《寻找彭雪枫》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淮北历史有什么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淮北历史有什么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