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跋涉古诗?

长途跋涉的古诗有唐代李白写的《行路难•其一》,内容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大意是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河,想登上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封了山。像吕尚垂钓溪边,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多么艰难啊,多么艰难,眼前歧路那么多,该去向何处?,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曹操《苦寒行》

释义: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3、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李白《长干行·其一》

释义:十六岁时你离家远行,要去瞿塘峡滟滪堆。

千里奔袭毕其功于一役啥意思?

整句意思为,日行千里袭击敌方,争取一次战役搞定敌军。

1、毕其功于一役释义:一次完成原来应分几步做的事。功:事情。一役:一次行动。

2、出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3、近义词:大功告成,一举而竟全功。

综上所述,整句意思为,日行千里袭击敌方,争取一次战役搞定敌军。

千里奔袭,不远千里,绕开敌人的防御重点,突击对方的软肋。

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役,一次行动,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本应分期做完的事情,也可以形容急于求成。

毕其功于一役,出自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毕其功于一役,可以看成褒义词,可以看成贬义词,当用于形容一举而全功告成,是褒义,用于急于求成,是贬义。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什么意思?

这是个比喻的说法,张国臂掖,直译意思就是张开国家的臂膀,也就是扩大汉朝的疆土,以此顺利通达西域。

这句话也正是今天张掖市市名的由来。表明张掖地理位置之重要。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

一、张掖简介

张掖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依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脉,北望巴丹吉林沙漠。西汉时设张掖郡,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历史上又称甘州。北朝西魏改为甘州。隋恢复郡制。唐初设州。元置甘州路。明设甘州卫。清为甘州府。1927年置张掖县,1985年撤县设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张掖市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辖甘州区、临泽、高台、山丹、民乐、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一区五县,65个乡镇(街道),128万人,有38个民族,其中分布在祁连山北麓的裕固族是全国独有的少数民族。

张掖是甘肃省商品粮基地,盛产小麦、玉米、水稻、豆类、油料、瓜果、蔬菜,工业有煤炭、机械、纺织、酿造等10余个部门。自古有金张掖、银武威之美誉。市内有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名胜古迹。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6年),拥有几十万强兵的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了月氏人;张掖成为匈奴之中右贤王的领地。匈奴占据后,不断进行掠夺,破坏了匈汉的友好往来,割断了汉王朝同西域早已存在的关系。公元前121年由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胜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长途奔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长途奔袭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长途跋涉古诗 中国历史上长途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