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瀑布历史名人?
1、诗人屈原三峡的灵魂人物
楚地的人格和才气似乎都由屈原一人做了最鲜明的代表。
2、杜甫三峡过起田园生活
杜甫一向被尊为“诗圣”,其诗以沉郁和忧怀而成为最灿烂的诗歌时代之顶级篇章。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刘禹锡闻郎江上唱歌声
刘禹锡因贬任夔州刺史而与三峡结下深厚情缘,他是在三峡地区任官职最长的一位诗人。他把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竹枝词》推陈出新,使《竹枝词》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歌艺术形式。名句有:“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4、陆游在宜昌煎茶
南宋诗人陆游,中年曾至川陕一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入蜀时道经三峡,写了不少诗文。他撰写的《入蜀记》,对于峡中风物记述颇详。在三游洞游览时,取山下清冽的泉水煎茶,觉得很甜美,便写了一首七律诗记述这件事,在诗中赞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于是便留下了“陆游泉”这个名胜。
7、英雄刘备兵败夷陵
刘备平定四川后在成都称帝,是为蜀汉先主。吴军偷袭荆州,他二弟关羽在临沮(宜昌境内)为吴军所杀,他誓为关羽复仇,遂于章武元年举兵顺江而下,首先占领了秭归(宜昌境内)。相传秭归即为刘备征东吴时所筑。蜀军乘胜东进,分兵围夷陵(古宜昌城),主力直抵夷道亭与吴兵相拒。到第二年夏,蜀军疲困,终为陆逊所破,败逃四川。章武三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这段历史,演变产生了火烧连营、烧铠、断道、白帝托孤等一系列关于刘备的故事与战争遗迹。
冯氏大树堂的来历?
冯氏大树堂位于姑苏区桃花坞历史街区,冯宅原有二路三进,现正路较完好。正路一进原为家堂,供有祖先牌位。二进圆作大厅前设扁作船篷轩,屏门上方蝙蝠流云匾托尚存。三进平出两厢,侧有青石八角古井一眼。原宅有小园,并立假山,栽广玉兰,传为苏州最早引进的八株广玉兰之一。
冯宅主人原籍湖北襄阳,迁苏后,此宅由末代秀才冯芝香居住。芝香曾供职于富潘家族之钱庄,并育有二子。长曰冯志亮,字世骧,曾任善耕小学校长;次曰冯致千,字世骥,亦供职于钱庄;长孙冯祖霖,曾参与无锡洛社师专的建设。
冯氏大树堂是为了纪念当年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将冯异,冯异又称大树将军,他为刘秀光复汉室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为人高洁,不争名利。冯氏族人为了纪念这位先祖,就以大树为堂号。
清朝姓石的官员有哪些?
石景芬 (1797—1876) ,字志祁,号云斋,乐平县(今乐平市)人。清道光元年(1821)中举,次年中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平凉府(今甘肃平凉县)知府、权安肃道道员、金华知府、四川盐茶道、皖南兵备道等职。其诗雄浑苍凉,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反映了一些民间疾苦。
石在阊(生卒年不详),陕西富平县人。明末拔贡,授中书舍人。清朝建立后,他随从某亲王参谋军事,征战有功,升为福建督粮道员。后授昌平兵备道,湖广督粮道。
石廷柱(1599—1661),辽东人。先世居苏完,姓瓜尔佳氏。明万历之季,石廷柱为广宁守备,其兄石天柱为千总。努尔哈赤师至,巡抚王化贞走入关,石天柱、石廷柱降,授世职游击,俾辖降众。入关后石廷柱任镇海将军,驻防京口。
石琳(?—1702)汉军正白旗人,石廷柱第四子,清朝大臣。初授佐领,兼礼部郎中。官至湖北巡抚,两广总督。
石文晟(?—1720)汉军正白旗人,清朝大臣。石廷柱之孙,石琳兄之子。初授蓟州同知,历云南开化、山西平阳知府。
石国任,生卒年不详。字东莘,一字乐莘,福建福州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举,曾任福建安溪县教谕、福建台湾诸罗县(今嘉义县)教谕、湖北兴山县知县、陕西西乡县知县、四川崇庆州知州。
石鸿韶(1853~1923),字晋卿,寺村乡大井村人,少时曾师从郑献甫读书。清光绪五年(1879年)考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先任翰林院庶吉士,后改任山西长子县知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升任云南楚雄永昌府知府,后调任云南迤西道(即腾越关道)道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湖北姓苏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湖北姓苏历史人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