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有什么重要的价值?
价值: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中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中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古国”的历史辉煌。来历: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
课文从那些方面介绍了曾乙侯编钟,它的重要价值是什么?
1.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第一方面(第2自然段)概括介绍曾侯已编钟的重要价值。它是我国目前出土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以恢弘的气势、精湛的铸造工艺、非凡的音乐效果以及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震惊了世界!第二方面(3、4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曾侯乙编钟的主要特点。第三方面(5、6自然段)运用两个实例介绍编钟的演奏效果。一是1978年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会。二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庆典上用++的曾侯乙编钟演奏。
2.作者通过写编钟,赞美了我们的先人具有制作乐器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
3.编钟的历史由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出了最初的音乐,这就是诗歌、舞蹈、音乐三位一体的"乐舞".这种乐舞的乐器在夏、商时代已较发达,至周代已达7余种。编钟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乐器,它最早可溯及殷商,而大盛于春秋战国时期。
4.1978年曾侯乙编钟音乐会节目单
演出时间:1978年8月1日下午
宣传词:在湖北随州城郊的一个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的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这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的空前发现,轰动了全国,震惊了世界。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编钟将重新向世人发出它那雄浑而又浪漫的千古绝响。
一、《东方红》
二、《楚殇》
三、《一路平安》
四、《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曾候乙墓编钟出土的意义及音乐特点?
音乐特点:
主要特点:设计结构精巧,音乐性能良好,演奏效果独特。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出土后的编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曾侯乙编钟数量巨大,完整无缺。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
上层3组19件为钮钟,形体较小,有方形钮,有篆体铭文,但文呈圆柱形,枚为柱状字较少,只标注音名。中下两层5组共45件为甬钟,有长柄,钟体遍饰浮雕式蟠虺纹,细密精致,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镈钟共65枚。钟上有错金铭文,除“曾侯乙作持”外,都是关于音乐方面的。
在鼓中部和左面标出不同音高如宫、羽、宫曾等22个名称,另一面铸有律名、调式和高音名称以及曾国与楚、周、齐、晋的律名和音阶名称的对应关系。
另有一件镈钟,位于下层甬钟中间,形体硕大,钮呈双龙蛇形,龙体卷曲,回首后顾,蛇位于龙首之上,盘绕相对,动势跃然浮现。
出土文物价值和意义:战国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在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科技史学等多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因为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曾侯乙编钟历史文化价值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曾侯乙编钟历史文化价值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