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南溪山公园典故?

桂林南溪山刘郎仙方景

刘郎隐居获仙方,

龙泉煮药神气养,

遥想当年瘴蛊祸,

救命水火几壶汤

桂林市南溪山有唐代刘仙人刘仲元潜心修炼之典故,相传他得118年长命在山洞里修炼成仙。因觅得仙方曰养气汤,能治岭南的瘴气之病,广受欢迎,古有碑刻以载。刘郎仙方景即成为桂林南溪山之历史文化景观,引人入胜。刘郎觅仙方的故事是向游客说明做学问依靠的是长期不懈的探索,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上升为理论知识。这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精神的精髓。

桂林天马山传说?

传说,天马山上曾经有九井十八庵,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搞不清是战乱还是别的什么原因,那九口井被填没,十八庵也被毁坏,僧人有的被杀,有的跳崖自尽,跳崖处至今仍被人们称作“舍身崖”。

据说,那九口井里填塞的都是些金银珠宝之类的贵重东西,由于僧人被赶尽杀绝,所以没有人知道那九口井到底在什么地方。听了这些传说,有些还有上山探宝的念头,天马山对当地人来说,的确充满了无限神奇,从而诱惑着他们想对它探个究竟。 

据当地历史老师介绍,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发动起义,当地老百姓纷纷响应揭竿而起。他们以天马山为大本营,凭借着三面峭壁、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与当地官府周旋,终因弹尽粮绝而告失败。官府兵吏冲上山来,捣毁寺庙,杀尽义兵,就连僧人也不放过……

当你站在天马山上,看着眼前的一片断壁残垣,抚摸着那些似乎还在发烫的石头,当年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那一块块横七竖八的条石静静地躺在那里,它仿佛在向人们娓娓叙说着当年那悲壮的故事--从那些残垣断壁中,我们可以想象当年寺庙的繁华和香火的旺盛。然而这一切的文明,却被文明的创造者们所践踏,留给后人一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蒋翊武血洒桂林故事?

蒋翊武先生是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是辛亥首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翊武路南段,有一座笔直矗立的纪念碑,上面由孙中山亲笔题写的“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几个大字赫然醒目,遒劲有力。这是孙中山唯一亲自题字“开国元勋”这四个字,是对蒋翊武革命人生的最高褒奖。这座纪念碑虽处在热闹的市中心,但在周围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格外庄严肃穆,它静静矗立着,把都市的日新月异尽收眼底。

  105年前,曾任武昌起义总司令的蒋翊武为护卫国家的共和体制,反对倒退和独裁,年仅29岁的生命就在此处倒在袁世凯的屠刀下。从此,他与桂林这座美丽的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这位革命英烈的事迹被桂林人追慕和传颂。

1913年8月29日,蒋翊武路经全州时被捕,并于同年9月9日被杀害于桂林丽泽门外,那时他还不到29岁。“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不平!”临刑前,他写下绝命诗,表达了对壮志未酬的惋惜,更有对改变中国现状的企盼。

  1916年7月,蒋翊武的灵柩归葬湖南岳麓山之“蒋公亭”。1921年12月,孙中山北伐督师桂林时,下令在丽泽门外建立蒋翊武纪念碑,并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碑文,署“孙文敬题”小楷和印章,以示敬重。

  桂林人民永远记住了他

  蒋翊武当年英勇就义处,现在是一条街道,就是众人熟知的翊武路。它南起榕湖北路,向北一直绕过鹦鹉山,向东至中山北路。这条路被命名为“翊武路”,表达了桂林人对这位“开国元勋”的深深尊敬和追思之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桂林景点的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桂林景点的历史故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桂林南溪山公园典故_桂林天马山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