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人文地理和风俗?
三亚全境北靠高山,南临大海,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形成一个狭长状的多角形。境内海岸线长209.1千米,有大小港湾19个。其因三亚河(古名临川水)有三亚东西2河至此会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主要港口有三亚港、榆林港、南山港、铁炉港、六道港等。主要海湾有三亚湾、海棠湾、亚龙湾、崖州湾、大东海湾、月亮湾等。有大小岛屿40个,主要岛屿10个,面积较大的有西瑁洲岛2.12平方千米,蜈支洲岛1.05平方千米。
三亚的气候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左右,七月平均最高气温28°左右。
历史
三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天涯海角、大小洞天、崖州古城、落笔洞三亚古人类遗址等都蕴涵着丰厚的历史文化。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的南方三郡,崖州就是其中之一的象郡。汉代在现在的三亚市崖城镇设立了珠崖郡治,隋设临振郡,唐代改为振州。宋代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地级规模的州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大臣胡铨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艺术
据史料记载,黎族是三亚乃至海南的土著民族。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赛人”、“杞人”、“润人”、“美孚人”,按其语言分为5个方言分支,即加茂方言、杞方言、佬方言、本地方言和美孚方言,按其服饰可分为“长桶黎”、“短桶黎”、“多文黎”、“少文黎”。在人们还不知道三亚的时候,勤劳的黎族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以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瑰丽的织锦艺术而著称,民风质朴、敦厚。值得一提的是,槟椰是黎族人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来表达情意的厚薄。
海南岛历史文化?
据《海南岛黎族的起源》记载,海南原始居民是从我国南方的越族发展而来的,与“百越”中的一支—“骆越”有密切关系,文献记载,从春秋战国到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在我国东南和局部沿海地区,广泛地居住着相互间有密切族属关系而又有各种“种姓”的越人。由于分布广阔,部落众多,因而史称“百越”。
2000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海南岛就被视作边陲,归属广西象郡管辖。在此后的峥嵘岁月里,中央政府对海南岛的管理体制多变,或设建制,派员管理,或隶属大陆郡县,置于边陲,或任由“黎族”的峒首以父系氏族公社的方式管治。
三亚以前叫什么?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三亚落笔洞一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沿海一带还发现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时期设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为"天涯海角"。
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和纺织家黄道婆等先后来过崖州,现在相关景点都有雕像以示纪念。
三亚的历史价值?
三亚古称崖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杰地灵。早在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三亚就序列于中国版图。因其远离帝京、孤悬海外,自古以来三亚又被称为“天涯海角”,但溯自隋、唐以来1400年间,它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从未中断。它曾是隋朝谯国冼太夫人的“汤沐邑”;唐朝大和尚鉴真漂流登岸和传道讲经之地;唐、宋两代曾有7位名相、名臣被贬到三亚。中原衣冠人物之南来,客观上在当地起了敷扬教化的作用,留下了诸多历史悠久的人文胜迹,沉淀了三亚灿烂的历史文化基础。
据历史考究,延及宋、元、明朝时期,三亚的经济得于初步发展,棉纺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黄道婆早年向本地黎族妇女学纺织技术的故事就是历史的见证。明朝时期,还涌现出了“琼州三星”之一的岭南巨儒钟芳。三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介绍三亚历史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介绍三亚历史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