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共有多少院士?

截止到2020年10月份中国科学院有院士800人,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54人,化学部128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50人,地学部132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5人,技术科学部141人;此外中国科学院还拥有外籍院士82人。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其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2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26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11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18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11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55人,农业学部77人,医药卫生学部123人,工程管理学部58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5人);此外还有外籍院士66人、已故院士188人、已故外籍院士16人。

从1955年至今,中国科学院有院士1079人(含已故院士)目前在世的科学院院士有706人;从成立至今中国工程院有院士642人(含已故院士),目前在世工程院院士的有607人。

世界各国有多少个院士?

世界主要国家院士名额:

每年10月底至11月,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的关键时期。今年是院士制度改革后的第二次院士增选,因此备受关注。

全世界的“院士”从本质精神上都大同小异,都属于科学及学术界的最高(终身)荣誉头衔。评选制度从原理上也是大同小异,由已当选的院士来推举、投票。

院士及院士制度起源于法国。法国于17世纪中叶最早建立院士制度,后该制度被其他国家纷纷仿效。各国相继成立(国家级性质)科学院,聘选院士。在法兰西学院过去300多年的历史中,一共仅仅产生过709名院士。也就是说,法国平均每年才会产生两名法兰西院士。

法兰西学院始终保持了40名院士这一“神奇”编制。名额如此稀贵,不难理解,为什么雨果在连续申请4次后才被选中,而法国著名作家左拉则连续24次被法兰西学院拒之门外。法国人很尊重院士,将院士尊称为“圣人”。当其40名院士当中有人去世时,才会遴选新院士来弥补这一空位。不过,新院士的选举往往要在老院士去世后几个月进行。法兰西把这几个月称为“悼念期”,以表示对去世院士的尊重。从名额来看,与法国宁缺毋滥的稀缺思路相近的国家,比如,英国皇家学会对新成员的推选有严格的名额限制,目前共有1527名院士。每年只能选出最多44名新院士。对此,媒体存在其他的说法是皇家工程院每年从被提名的候选人中邀请40到60位工程师成为新院士,总之,名额不多。

日本学士院的“院士”即会员,为终身荣誉,一直采取的是相对较低的定额制。规定会员仅为150名额。从1879年的定员40人,1906年调整为定员60人,1956年学士院会员调整为定员150名保持至今。现只有134位,缺16人名额。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有几个中科院院士?

两院: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和中国工程院(工程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中科院院士

姚开泰: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全国病理生理学会肿瘤、白血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校友院士

1、汤飞凡:世界著名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世界“衣原体之父”,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张孝骞:我国著名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在医学界有“内科全才”之称。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3、谢少文:微生物学家、免疫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4、魏曦:中国科学院院士,流行病学家,原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

5、陈文贵:中国科学院院士,微生物学家,原中国人民志愿军卫生部顾问。

6、鞠躬: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科学(神经解剖与神经生物)学家,原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详见中南大学校友总会,词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上多少院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上多少院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世界各国有多少个院士,中国历史上多少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