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盐,铁什么时候归国家所有?
盐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由国家控制。
盐业专卖就是国家实行垄断经营。这种做法始于春秋时的齐国,始作俑者是管仲。周朝就有对盐征消费税的记载。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的经济改革中创立了食盐专卖。
东周庄王十二年(公元前685),齐桓公继位,任用理财家管仲辅佐朝政。管仲充分利用齐国海盐资源丰富的优势,运用国家行政权力,开创食盐官营制度。其具体内容及措施是:民产、官收;官运;官卖。
从秦朝到汉朝初期,政府和私人都可以制造贩卖食盐。
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由于和匈奴的长期战争,政府财政紧张;而很多民间商人因炼铁、制盐等而致富。为了创收,并打击吴王刘濞等由制盐发家进一步谋取政治势力的诸王,汉武帝规定必须使用官家器皿、由官方制造运输和销售食盐;对于“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处以“釱左趾,没入其器物”的惩罚。汉昭帝时期,政府专门就盐、酒、铁专营的问题展开辩论,其内容由桓宽编著成《盐铁论》。汉光武帝时期,食盐由专卖改为征税。盐铁辩论之后部分地废除了盐的专卖。三国两晋时期再度恢复盐专卖。隋到唐前期,废除了盐的专卖制度,安史之乱后,盐专卖再度恢复。
在中国古代,盐和铁是两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归国家所有的时间可以分别如下:
盐:在中国历史上,盐的垄断权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手段之一。早在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盐业就开始实行国家垄断。而到了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盐业垄断更加严格,盐务由国家直接管理,盐商只能通过国家指定的渠道购买和销售盐。因此,可以说古代盐从秦朝开始就归国家所有。
铁:古代中国的铁业也曾经实行过国家垄断。在汉朝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铁业由国家直接管理,国家设立了铁官来负责铁的生产和销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铁业逐渐私营化,到了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铁业已经基本上由民间经营。因此,古代铁并没有像盐那样一直归国家所有,而是逐渐转为私人经营。
盐的种植方法?
盐是不能种植的!
制盐的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演变。盐池最早的生产工艺是“天日曝晒,自然结晶,集工捞采”的自然方法。
隋末唐初制盐的生产技术变革成功,形成了“垦畦浇晒”的生产模式,俗称“五步产盐法”。其生产工艺主要以集卤蒸发为主,分为: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个步骤。这种方式的优点有:
一是垦地为畦,人工晒盐;
二是晒制中,在卤水中搭配淡水,提高了盐的质量;
三是加快了成盐速度,只要五六天就可以晒制成一次盐。
垦畦浇晒法的出现,是运城池盐生产技术的一大进步,一直沿用至今,有约1300年的历史。到宋代以后,此法传到了沿海,取代了那里的煎煮成盐法,这一先进生产方式领先于世界海盐生产技术980余年,被英国近代生物化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活化石”。[2]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食盐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食盐世界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