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大战真实历史?
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南部中国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胜利而告终。
鄱阳湖大战是中世纪中国规模最大的水战,前后历时37天,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与舰船之多,战斗程度之激烈,在中国古代水战史上都是空前的。这场战争,为朱元璋统一江南,涤平敌手,进而建立明王朝奠定了基础。
这是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参战方兵力:陈友谅部60万人;朱元璋20万人。
一、战争起因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
二、历史背景
陈友谅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起义政权。公元1360年,陈友谅率领强大的水军,从采石沿江东下,进攻应天府,一心想并吞朱元璋占领的地盘。
三、战前情况
朱元璋赶忙召集部下商量对付汉军的办法。有的说,跟汉军的力量相差太大,不如趁早投降;有的主张逃到钟山(在今南京)死守;也有人主张拼一死战,如果失败,再逃不晚。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只有新来的谋士刘基站在一边,一声不吭。
朱元璋犹豫不决,散了会,把刘基单独留下来,问他有什么主意。刘基说:“我看那些主张投降和逃走的人就该杀!”
朱元璋说:“请问先生有什么办法打败敌人?”
刘基说:“敌人远道来侵犯,我们以逸待劳,还怕不能取胜?您如果多用财物赏赐将士,再用一点伏兵,抓住汉军的弱点痛击,要打败陈友谅就大有希望。”
元末的历史背景?
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元末吏治++,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南方征服北方?
明朝: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来逐渐成为一支农民军的领袖。
1356年,朱元璋率兵占领集庆,改名为应天府,获得了一块立足之地。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逐步消灭各地农民起义武装。
1368年以,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 ,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明朝取得了统一全国的统治,这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南统北。
1352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在1352年,没有特别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发生。然而,以下是一些在那个时期发生的重要事件:
1. 文化和艺术: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兴起,这是一场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复兴运动。在东亚,朝鲜王朝的文化和艺术也得到了发展。
2. 政治和战争:欧洲各国之间发生了一些小规模的战争和领土争端。同时,中东和亚洲地区也发生了一些政治动荡和战争。
3. 科学和探索:这个时期,科学和探索方面的进展相对较少。然而,一些学者和探险家可能进行了一些地理和天文方面的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历史上的确切事件和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历史记录中有所不同。如果您对特定地区或事件有更具体的兴趣,请提供更多信息,我可以为您提供更详细的回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福通 世界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福通 世界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