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
汉朝博望侯张骞远使西域途中,路过天河源头,听到一件稀罕事:有个凡人通过天河上过天,他不相信。这时见一位白发垂肩的老爷爷走来,就上前去问。
“这可是真的,那个凡人就是我。”白发老爷爷回答说:“那还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那年秋天天河水涨,我是身不由己,驾着小渔船登天的。”
“你在天上见到了什么?”
“我只到达天河尽处,那岸上就是天界了。”老头儿说:“我怕误了归途时间,只在岸畔稍稍呆了片刻就回来了。”
“老爷爷,我想上天去看看,你能不能帮帮忙?”
“真是天赐好机会,今天海水突然升了三丈三尺三,这正是四十年来所没有过的。你就驾着小船向北去吧,一天后,你看到有海水尽往天边跑的那个缺口,就驾船进去,只管攀登莫问高。”老爷爷笑着说:“祝你一路顺利!只是须切切牢记,别忘了来回四七二十八天,在天界只能呆一个时辰,一耽误可就回不来了。”张骞顺着翡翠铺的路向前走去,很快就看到有一排排的房子。他眯着眼睛望过去,发现这些房子是透明的,而且不时发出闪闪耀眼的光芒。原来它不是用砖石,也不是用木板,而是用水晶作墙,珊瑚,玛瑙当柱建成的。在房子里,几十个美丽的姑娘在织布,但这里没有棉花和丝,而是用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云霞当原料,颜色美极了。
一个姑娘提水过来,见到张骞吃了一惊。一问得悉他是远方来的客人,就将她身藏的一块玉石送给张骞。他当时不知道那是织女的“支机石”。张骞道谢后,回转身就沿着来路返程。
从三岔路口走来一个魁梧的庄稼汉,他的左手用银绳牵着一头牛,这是一头五色神牛,足有凡间的三头牛那么大。
传汉族团结小故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晋时,为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君。西汉晚期生于南郡兴山县(今湖北省秭归县)。因聪慧丽质,汉元帝时入宫为待诏。
西汉晚期,汉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长期的战乱,恢复了和亲关系。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西汉王朝答应匈奴呼韩邪单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亲。从此出现了汉匈和好、民族和睦相处的局面,受到历代人民的称赞。
王昭君自愿出塞,远嫁异族,表现了一个弱女子不顾边塞荒凉,不畏北地风寒和毡帐之苦的非凡胆识和勇气。昭君出塞和亲,是当时汉匈双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后60年,是汉匈和睦相处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在内的整个漠南和平发展的60年,出现了牛马布野人民炽盛的繁荣景象。饱经战乱之苦后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汉匈各族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
民间传说,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韩邪单于。她出塞时,和呼韩邪单于走到黑河边上,只见朔风怒吼,飞沙走石,人马不能前进。昭君款款地弹起了她所带的琵琶,顿时狂风停止呼号,天上彩霞横空,祥云缭绕,地下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一会儿,遍地长满了鲜嫩的青草,开遍了绚丽的野花。远处的阴山变绿了,近处的黑水澄清了。还飞来了无数的百灵、布谷、喜鹊,在她(他)们头顶上盘旋和歌唱。单于和匈奴人民高兴极了,于是就在黑水边定居下来。
后来,王昭君和单于走遍了阴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哪里,哪里就水草丰美,人畜两旺。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划,地上就会出现一条玉带般的河流和片片绿茵茵的嫩草。昭君还从一个漂亮的锦囊里取出五谷种子,撒在地下,于是就长出了五谷杂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历史友好的事例素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历史友好的事例素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